第36部分 (第4/5页)
后代的要求比寻常人家更加严格。家族中流传的“14条洛氏零用钱备忘录”,即家长每周给孩子零花钱l美元50美分,最高不得超过每周2美元,而且每周核对账目,要他们记清楚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要交给家长审查,如果钱账清楚、用途正当,下周增发10美分,反之则减。洛克菲勒通过这种办法,使孩子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学会精打细算和当家理财的本领。他们的孩子成年后都成了企业经营的能手。
2、英国理财教育理念为“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英国人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体现在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英国人更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
作为发达国家,英国人的这种精打细算不完全是为生活所迫。虽然英国税率和物价都很高,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低。英国人的平均工资折合人民币计算,每人每月能挣3万多元。尽管如此,他们认为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尤其善于理财的英国女性,年轻的时候,她们积蓄钱财,省吃俭用,热衷于在各地购买房产。退休后,把多余的房产出租或出售,获得大量收入。
英国人把他们这种理财理念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传授给了下一代。理财教育在英国中小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岁至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岁至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
3、日本的理财教育着重在“小鬼当家方知柴米贵”
在日本,理财教育是从娃娃开始。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日本人疯狂投资、投机、拜金,一度被人们揶揄为“经济动物”。20世纪90年代,随着*崩溃后,日本经济—蹶不振。在饱经风霜之后,理财、持家、经营方面的常识已深人人心。日本人认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育,所以他们十分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理财意识,使孩子们熟悉理财、亲近理财和热爱理财。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父母从小要求孩子遵守原则,比如自立求生、不给别人添麻烦等。在金钱管理方面,他们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在给孩子买玩具时,无论高收入的家庭,还是低收入的家庭,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等孩子渐渐长大后,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记录每个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那叫“零花钱小账本”。在日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钱包,如果他们节省使用,加上每年得到的压岁钱,那么几年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储蓄。
日本的学校不仅把理财教育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而且率先将它付诸实践。世界最大的民间非盈利机构——青少年成长中心,在日本教育部、品川区政府和世界顶级金融机构——花旗集团的资助下,首次在日本办起了一个“学生城”。繁华的商业街被搬到了学校里,学生们在缄中的银行、便利店、公司中努力“工作”,作为社区一员,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工作中让孩子们对大人的世界、赚钱的甘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将来的健康理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如何理财
1、中学生的理财观念须加强。
如今我们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食不愁、“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辛辛苦苦挣钱,供我们吃饭穿衣、读书学习,而我们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本来就应该这样的。我们看到漂亮的衣服要叫父母买、同学的手机很时尚也想要一个,我们却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