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3/4页)

语言。

马嘶、虎啸、狼嚎、狮吼、猿啼、犬吠,都是兽类的语言。在休息或睡眠的猴群,听到在树下放哨的猴发出的声音,就会马上跑得无影无踪。

有些动物是以气味语言进行联络的。

如被人抓住的老鼠会撒出尿来,如果你以为这是老鼠被吓得“屁滚尿流”,那就错了。其实这是老鼠向伙伴发出的信号:此地危险,尽快逃离!

有些动物则用色彩语言进行联络。

鸟类、爬行类、鱼类、两栖类及昆虫都有自己的色彩语言。雄孔雀常在春末夏初开屏,以迷人的尾羽向雌孔雀“求爱”。刺背鱼平时身体呈青灰色,在*前,雄鱼腹部出现红色,以警告别的雄鱼,赶快回避;当它追求雌鱼时,则腹部泛红,背呈蓝色,煞是好看;*、产卵和鱼卵孵化后,腹部又呈现红色,体色又恢复为青灰色。

有些动物以动作作为联络信号,它们有一套自己的语言。

有一种黇鹿,它的尾巴里面是白色的,当尾巴竖起来的时候,*的白色区域显得更大。它的尾巴每一动作,都是向别的鹿表示一种特殊的信号。例如平安无事时,尾巴就垂下不动;表示警戒时,尾巴半抬起来;有危险时,尾巴就完全竖起来。

蝙蝠、海豚等却是用超声波进行联系,它们有自己的超声语言。

萤火虫还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闪光语言。

动物的“语言”绝不止以上介绍的几种,肯定还有其他的语言形式。应该说,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人类对动物语言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许多的未知世界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动物尾巴的妙用

动物身后大都长有一条尾巴。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尾巴可有可无。实际上,动物一旦失去了尾巴,就会给它们生活带来麻烦。动物的尾巴形状万千,妙用无穷。下面就谈谈动物尾巴的功能。

尾巴是游泳器

夏天,站在澄清的鱼池旁,你可以看到鱼的游泳动作:倏忽远逝,或骤然停游,或跳跃腾空,或返身转向……真是游姿多变,十分自在。鱼儿究竟靠什么游泳呢?根据科学家试验证明,鱼儿是靠鳍来运动的。如果断其胸鳍,鱼就前沉;若把背鳍切除,鱼便后沉;假如把尾巴(即尾鳍)割去,鱼就失去方向,不能前进。这一试验证明,尾巴才是主要推进鱼体和使鱼儿转向的器官。

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摆动,对身体周围的水施以压力,得到水的反作用力,使自身向前行进。根据鱼在水中摇尾前进的原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仿造出船橹。鱼的尾巴不能起航的作用,在游泳时能够控制方向。据说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观察到鱼儿在水里是用尾巴拐弯的,他们经过反复实践之后,终于发明了船舵。从此,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船只也能似鱼儿一样地运行自如了。

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鸭嘴兽,虽然属于哺乳动物,却同爬行动物一样是卵生的。它的四肢健壮,向外延伸,腹部着地,匍匐前进,很像爬行动物。同时,它的嘴巴形状很像鸭子,故名鸭嘴兽。鸭嘴兽的前后肢的各趾间有蹼,游泳时起“桨”的作用;其尾巴扁平而宽阔,几乎为体宽的三分之二,游泳时当“舵”用。所以它不愧为“游泳能手”。

此外,鲸类和海牛类尾末都有一个宽大的水平尾鳍,这既是它们的有力推进器,又是它们极妙的升降舵。

尾巴是飞行舵

鸟儿是靠翅膀在空中飞行的。鸟儿的尾椎愈合形成了尾综骨,藏在体内脊柱末端。在短短的鸟儿尾巴上,丛生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似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所以鸟尾在飞行时起到舵的作用。

在人们的概念里:鸟儿是在天空飞的,鱼儿是在水里游的。但是,我国南海和东海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