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 (第4/4页)

才弄出这样的机构。

所以,若这样,按着李煦的解释,也是很合情合理的,可芳仪就是觉得不得劲儿。只是康熙没觉得怎么样,那自己多说什么?李煦,皇上信 任着呢。自己是皇后,不得干政,才不要往枪口上撞呢。

既然说那些都是李煦的试探,现在李煦也在跟前,金太太也就不用再那么小心,按着宫里那套规矩了。出来了,总要松泛些才舒服。

李煦也是个识趣会玩儿的,这会儿得了金老爷的赐坐,就在边上服侍起用餐了。这李煦的文采,哪里是小二可比?得月楼的名菜,松鼠鳜鱼 、得月童鸡、西施玩月、蜜汁火方、虫草甫里鸭等,这一道道的菜,如何的来历,取材的特色,烹饪的巧妙,还有一个个的传说,还配以流传的 诗词,让人真正做到了齿颊留香。

这李煦,真是个人物。这样一来,如不是金太太心存着古怪,现在指不定如何赞赏李煦、对他点头呢。可就是这样的金太太,也很放松下来 。这吃得舒服,听得愉快,果然得有白相相公才更合乐。因如此,又是在自己念着的地方,金太太不防头,指着面前那盘虾仁就说了,“这碧螺 虾仁,又是怎么个说法?”

这话顺溜出嘴,芳仪才觉得有点儿不太好。因为,后世说碧螺春是供茶,可自己在宫内却没有喝到过,可见,这会儿还没什么碧螺春的说法 呢。

可是这李煦却是抚掌赞道:“娘娘好文采,这茶香虾仁,被您这样一改名,倒是越发出色了。这吓煞人的香,细细看来,可真像是一只只碧 色小螺儿呢。”自然,这菜也是个传说的,却是一个巧妇为了重病的婆婆,费尽心思琢磨出这个菜品,婆婆品用了,这病不药而愈等等。

而后,李煦有有点感慨地对金老爷说,“娘娘说的这个碧螺,泡出来的茶色,碧绿清透,茶香幽远,所以当地人就称其为吓煞人的香。只有 每年春天,产于洞庭西山。若万岁爷春天来这儿,这春茶新得,更是美妙。”于是倒向金老爷介绍起这个吓煞人的香来了。

金太太这会儿的心思却不在这个上头,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一不小心,又拍了下翅膀,而是把心思放在了那个传说上头。偏自己问了,李煦就 说这个故事了,可真有点儿意思。

别说金太太习惯了阴谋论了,这在宫里,想多了,多想了,倒没什么,怕就怕想少了,少想了。而芳仪现在在宫里,可说是顺风顺水了,这 和她多想有着莫大的关系。可即便这样,芳仪还是有时忽略了,一个她认为容易对付的人,日后差点儿让她追悔莫及。

这边吃饱喝好了,李煦就迎驾至行宫。这行宫是李煦尽了心的,不过到底时间有限,又琢磨着康熙的性子,倒不是奢华的很。

不过,这些倒没有让芳仪放在心上。会琢磨天子用心的,可不是一个两个的,更何况是特务头子。她只是没想到,今儿个在得月楼的小姑娘 ,竟然也在行宫当差,还给安排在二阿哥居住的院子里。

行宫里头安排的人也不少,一般的丫头也不会让芳仪注意到。可这丫头,却是自己出来向皇后娘娘请罪的。

原来,到了行宫安置。芳仪作为皇后,总要去各人安置的地方瞧瞧妥不妥当,这也是做会妻子嫡母的本分。

芳仪先去了康熙居所,其实也就是摆摆样子,地方官员在这些上头哪有不尽心的?而且,一般的贴身服侍,总是有带出来的人的。行宫里头 的,也就是在外围当差。不过,康熙要是有别的什么想法,也是可以的,因而这些丫头总是格外的漂亮。

地方官员会这样奉承万岁爷,这不是什么稀奇事情,芳仪早就知道,也没看得特别重。要知道康熙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