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部分 (第3/5页)

心泛滥,于是偷偷将寺门来看一丝小小的缝隙,几个和尚头跌在一起,从门缝里看《少林寺》。

这样的场面同时发生在中国各个地方,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一下各省武术队观影的情况。

他们在看过《少林寺》之后大受启发,这样的启发主要是在套路对练方面,他们自然没有受过王小虎专门的现场训练,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影片中对练的画面来学起。

他们发现里边有一些原本稀松平常的对练套路,经过香港的武术指导点拨之后,动作看起来更加逼真,更加真实,甚至有种招招惊险刺激要人命的架势,且每招每式都有现实的依据,只要他们勤加练习也能达到那样的效果,于是一场改编全国武术表演风格的热潮,悄然在各大武术队中掀起……

《少林寺》放映之后,全国轰动,那个年代,在内地、城镇和乡村的男孩子们,很多都被这部电影改变了理想的方向。此前由《加里森敢死队》培养的对野性和力量的崇拜,现在终于找到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孩子们常常魂不守舍,天天惦记的是如何在一起切磋武艺。

当时不仅流行剃和尚头,个个满嘴念叨的都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很多孩子更是私下里练起了各种少林功夫。

抓米粒抓沙子的,练的是铁砂掌,小家伙们找不到铁沙,只好用大米、小米、绿豆什么的粮食来替代,不知道多少小孩子被家长以“糟蹋粮食”为理由打过屁股。

打墙皮打树干的,练的是铁沙掌,一般练这套路的都是看准了“秃鹰”那一爪子抓断木头,感觉很厉害吧!

飞身跃起、甩腿前行的,练的是旋风腿,在他们的印象里这招很帅气!

站桩走斜坡的,练的是梅花桩。听说练会了这招就算是少林出家弟子。

自愿被人拳打脚踢、绝不喊痛的,练的是金钟罩铁布衫,这算是得到真传的正式“少林弟子”!

拿砖头砸破头,回家咬牙说是不小心摔倒的,那是练的铁头功!基本都能被小伙伴能奉为“少林高手”了!

总之,哪个孩子都有一点独门的自创绝技,这还是内敛孩子的作为。那些真正敢想敢做的孩子们,早就三五成群地商量着离家出走,投奔少林寺拜师学艺去了。

好在《少林寺》一片结尾的时候,王小虎清清楚楚的提醒着各位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小心他们偷偷离家出走到少林寺,如果发现自己家中孩子找不到了,也不要慌张,直接去少林寺认领吧,少林寺目前已经设立了收留孩子的场所,不过还是小心为妙。

即便是如此这般千叮咛万嘱咐的,从1981年5月下旬开始,少林寺天天都有少年登门,以来就说要学习少林功夫,一开始少林寺方面肯定全面拒绝。

毕竟当时的少林寺内部并不是很景气,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少林功夫的典籍、传承,经过多年动荡,本身已临气息微弱的境地。目前自身尚不能壮大,岂能误人子弟!

据说天天有人上门要求学功夫的情形一直持续了半年,直到王小虎全面投资少林寺,将禅、武、医少林寺的三大宝贵财富健全。在充沛的资金达零下,少林寺开始组织人力物力,挖掘、整理少林武术典籍。1982年初,少林寺拳法研究会成立,下半年,少林寺武术队成立,这就是后来的少林寺武僧团。

很多“”时离开寺院的武僧们又重返佛门,少林功夫又走上了发展之路。

兴建少林功夫武术队,壮大了少林寺的真正实力之后,行正和尚在严格几项寺规时,特别强调收徒受戒时,必须其父母真正同意。

一时间,还催生了很多武术杂志,《武林》、《武术与健身》、《武当》等,均成了男孩子收藏与阅读的最爱,销量惊人。少林寺周边,一夜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