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哄堂大孝,我爹长得不随我 (第3/4页)

“原来如此,那事情就好办多了。”程处弼顿时如释重负般的松了一口气,拍着大腿说道。

别管那负责接生的稳婆是什么来头,只要能弄清楚她后来的去向,以他们兄弟几个的背景,这事就能查个水落石出。

就怕费了力气找半天,结果到头来也没找到稳婆的半点踪迹。

好不容易把房遗爱的情绪彻底安抚下来,几人对视几眼,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

而后赶紧坐下聊起了正事,力求把房遗爱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去,别让他在继续瞎想。

李斯文率先开口:“诸位兄弟,别看李二陛下在廷议上,问的是应当采取何种举措方可杜绝‘乡绅欺压百姓,而朝廷不察’的现象。”

“但他能把王珪逼到这种绝境仍不见其服软,由此看来,李二陛下心里真正想达成的目标,其实是改变如今皇权不下乡的窘态。”

秦怀道点头,长叹一声:“哎,话虽如此,但李二陛下这未免也太着急了。”

见几人不语,李斯文再次接过话头:

“正如秦二虽说,往上数历朝历代,但凡新朝甫定、天下初统之际,朝廷无一不是先在各个地方大力扶植代理人,借由各地豪强实现对国家的间接治理。”

“所以依某之见...李二陛下这般作为,是想效仿始皇当年之举,建立一个皇帝身处长安,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基层官员,却可以直接奉命行事的,君主大集权式帝国啊!”

听着李斯文一点点,将李二陛下心里对世家大族的忌惮逐一剖析开,这几个自打出生就要面临政治联姻,头脑异常敏锐的大少们纷纷颔首。

要不是李二陛下这次出手太狠,太过凌厉,一下子就直刺了世家大族的根基要害。

那个门香书第传家,思想相对守旧的儒家大族族长王珪,又怎么可能会这么明显的阳奉阴违。

程处弼叹了口气:“是啊,乡绅与豪门之间,归根结底不过是势力范围大小有所差异罢了。”

“经历了这十几年连绵不绝的大战后,咱们这几家刚刚崛起的新兴世家,还真不一定能比上那些传承悠久的乡绅来得底蕴深厚。”

李斯文和侯杰对视一眼,默契不语。

他们一家是‘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的地方豪族,一个是北魏、北周、大唐三代公爵。

即便是像程咬金这种威震天下的猛将,和他俩比起来,出身也要显得更质朴纯粹些,是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

侯杰轻咳两声,接过话茬:“而王珪当时给李二陛下给出的建议。”

“一是联通乡镇与外界的交通要道,从而改变乡下人相对堵塞的交流状况,潜移默化的让他们认识到,如今能过上安稳的好日子,全靠李二陛下兢兢业业。”

“这第二个建议,则是将李二陛下的事迹编撰成册,既然乡下人走不出来,那便让陛下的圣恩走进千家万户,让那些人知晓朝廷的恩德。”

说着,侯杰就忍不住叹气:“哎...只可惜,这两个法子是说上去容易,做起来千难万难。”

“不管是哪种,都会极大的加重对朝廷财政的负担,就算李二陛下现在手头宽裕了些,但哪怕砸锅卖铁,也负担不起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两项举措的开支。”

听到这里,李斯文脸色变得有些怪异:

“听你这话的意思,王敬直他们哥俩找来汤峪,就是因为王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李二陛下把这苦差事交给了王珪?”

侯杰等人不厚道的笑出了声:“哈哈哈,没错,李二陛下何等英明睿智,岂能看不出王珪那老狐狸实际上是在给自己下套!”

“于是顺水推舟的来了个将计就计,直接把这个烫手山芋又踢回给了王珪!”

李斯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