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3/4页)
本来册封大典的礼仪,元后、继后和追封皇后,各有差别,规格递降。然而琬潆的册封大典为规制盛大,远远超过了之前两位皇后。这一番礼仪行完之后,不过辰时刚过。顺治又待琬潆前往天坛祭祀。祭天历来都是皇帝或者皇帝命大臣待祭,从来不是封后礼仪的一部分。然而顺治担心仍有人认为琬潆的地位低于吉日格勒,破格带着琬潆前去祭天。琬潆一路上非常激动,祭天哎,自己还以为木有可能看看天坛呢。要知道祭天可是皇帝的殊荣。琬潆显然没有意识到,在以后的人生中,她还会作为皇朝的主人之一,不止一次的来天坛祭祀。
后来有学者认为,顺治十七年封后大典之后的帝后祭天,是权利更迭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清世祖顺治皇帝为最高统治者。而在此之后,昭敏皇后开始执掌皇朝的大权,开始了她漫长的摄政生涯。昭敏皇后十四岁开始干政,逐步掌握朝政的话语权 ,在封为皇后之后,临朝听政,终其一生保持对政治的超凡控制和影响力,也被认为是历代统治者中,政治生命最为长久并且始终保持旺盛活力的一位。
又有学者笑言,清顺治帝恐怕是历朝统治者中最委屈的一位了。他不算是平庸的帝王,相反他他整顿吏治,注重农业生产,减免苛捐杂,网罗人才,有着诸多功绩。他不像汉灵帝、万历、天启等人昏庸而肆意。而他的前半生被多尔衮所压制,后半生大部分时间却处在,强势的母亲和妻子不断的博弈之中。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帝王之位,遁入空门。特别是在他之前有着建国大清、铁马开疆、入主中原的皇太极和多尔衮,在他之后有着强势铁腕著称的昭敏皇后和开创盛世的康熙仁皇帝。这些人的耀眼和功绩使他英明不显,常常让人忽视了顺治帝也是封建王朝中比较有作为的一位君主。
封后不久,顺治也许是因为放下了一件心事,不再强撑。身体变得很不好,经常生病需要静养。琬潆正式出现在早朝上。让琬潆高兴的是,在自己试探着提起的时候,顺治思考了一下便答应了。 在龙椅旁边专门另设一个座位,作为琬潆听政的地方。甚至没有像武则天和慈禧那样需要垂帘听政。琬潆认为可能是因为慈禧的时候,对女子的苛求远比现在要厉害,所以需要垂帘。而武则天虽然是生活中民风开方的大唐,但是她本人先后嫁给父子两人,名声实在很糟糕。这些缘故才需要一开始的时候象征性的垂挂一道帘子吧。虽然只是一道帘子,其实反映了心理上某些的暗示。
琬潆这些年一直致力于让朝廷群臣们逐渐适应自己参政,再加上自己扶持的势力鼎立支持,表示强烈反对的人还是不多的。更多的是表示了沉默。不反对也不支持。琬潆华丽丽的忽视了那些反对的少数人。反正你们爱怎么样怎么样,我照样上朝听政,照样发布圣旨,批阅奏章。虽然后两件事都是以顺治的名义做的,但是还有几个人不知道皇上已经几乎不理朝政了,当家做主的就是昭敏皇后呢。
琬潆也没有忽略自己的两个孩子。玄烨早就能流利的使用满文。满文的书写也多是宫中的嬷嬷们教的。玄烨已经在年初的时候进了南书房,和福全一起接受上书房的师傅们教导。琬潆也经常在晚上检查和指导玄烨的功课。琬潆细细对比考虑了朝中的人选,让陈廷敬做了汉文老师,又让济度和爱星阿教授骑射,还仔仔细细的挑选了随身的哈哈珠子。
本来上书房的时间很早,凌晨四点左右就要到达书房,更不用说起床的时间了。琬潆知道了根本不答应。虽然历史上康熙肯定是这么过来的,也好好的活了六七十岁。但是轮到自己生的儿子,琬潆就怎么也舍不得了。多小的孩子呀,还是应该和自己撒娇的年龄呢,顺治小时候没能受到系统的教育,一直深以为憾,认为小孩子要刻苦一点才好,故而劝阻琬潆。只是顺治什么时候能拗得过琬潆。孝庄和把琬潆叫去狠狠训斥一顿,叫她不要慈母多败儿。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