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 (第2/5页)

降低调性也是很不错的一种手段,它会让选手演唱起来无从发挥。但是对于具体的某一位选手,现在当然指的就是叶梓,是没有可能在决赛赛场上降低演唱难度的。

所以黑手的选择就只能是升调,合情合理。

大三度的升幅在黑手看来绝对足够了。这样的调性下即使叶梓还能够演唱,歌曲的处理上面肯定是会受到影响的。

这样一来,黑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如果说,调性提升对于歌手演唱已经是个严重的问题,那么黑手在音响方面所做的手脚,对于歌手演唱的影响那就更加严重。

而且这样的手脚,隐蔽性极强。

首先就是话筒音量减小。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音量上的减小,对于舞台上演唱的选手来说,稍微一点点话筒音量上的变化,都会让选手的演唱更难控制。

音量减小之后带来的第一个后果,就是选手会听不清楚自己的演唱,因为乐队的音量是一直保持在原来水准的。

前文就曾说过,现场乐队伴奏演唱的时候。歌手往往希望音响师给自己的话筒加大音量,这是由现场乐队伴奏音量宏大、包围感强的特性决定的。

现在,音响师将叶梓话筒的音量稍微拉掉一点,不用很多,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就已足够,这样的处理就绝对会让舞台上的叶梓非常非常难受了。

要知道歌手在听不太清楚自己的演唱的时候。是很难精准控制自己的嗓音的。

话筒音量减小之后歌手已经很难受了,但是另一方面,观众们却听不出来。

这是因为,一来音量减少的幅度不大。在现场乐队巨大的轰鸣声中,没有经过训练的耳朵是很难分辨话筒音量的少许变化的。二来,音响师在拉低话筒音量的同时,又将混响量减少了很多。混响量减少之后,选手演唱的声音变“干”,那么声音的清晰度就提升了上去。清晰度的提升听在观众们的耳朵里。等于是音量上的微微增加。

这样一进一出,在现场观众听来,叶梓话筒的音量与前面的选手相比,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刚才黄占所说的“听上去好像混响少了一点”。

就只是混响少了一点?

是的,对于台下的观众来说就是这样,没什么大不了的地方。而且这样的情况下选手的声音听上去更加清晰,对于观众来说还更好一点。

但是对于舞台上的选手来说。混响量减少减小之后,演唱起来那就更加难受了。

在混响正常的情况下。因为有混响效果为声音进行润色,选手们演唱起来就会比较轻松。但是一旦混响效果少了之后,话筒的声音就会变得很“干”,演唱起来就需要歌手额外的控制。

比如正常混响的情况下,乐句唱完之后歌手可以提前收音准备下一句,时值不足的部分混响效果会将声音推送过去补足的。但是混响少了之后。这种推送效果就没有了,歌手就只能将时值唱完整才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歌手的换气点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让歌手的演唱更加费劲,更加难以控制。

这只是一个举例。其它方面还有很多让歌手不舒服的地方。混响一旦减少,这种“干巴巴”的话筒声音,现在这个时代的选手一时之间是很难适应的。

而在话筒音量同样减小的情况下,这种难受的程度就会更加加倍。

叶梓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可问题是,这样就结束了吗?

不,还没有!

比赛的时候要在音响系统做手脚,没有音响师的参与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音响师埃迪既然已经插手,他就将事情做得很绝。

话筒音量的减少加上混响的减少,这已经足以让任何一位选手发挥失常了,但是安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