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 (第3/4页)

了。作为回报,宗氏加入了国际贸易商会,除了原来的对朝鲜贸易王动会支持他们,还允许他们参加对西洋的生意。

这下基本上还能算是双赢,宗氏还是保住了对对马岛的控制,满住了颜面,但有一点,王动和王厉非常清楚。对马岛离日本和朝鲜越来越远了。

姚广孝和郑和一行从日本回来后,去了长乐,大部队在那里整编,然后再根据原来的方案,开始第三次下西洋之行。

在王动的带领下,两位大人饶有兴趣的到澎湖看了一下,事先那的人大多数已经被迁到夷洲去了。小六子和王铸组织二三十个窑工搞了个欢迎仪式,郑和是闭着一只眼睛的,姚广孝倒是笑眯眯的问王动,这岛上也没几户人家,怎么会有一个窑场呢?

百密一疏,古人自家要建屋的时候,自己弄个土窑烧点砖瓦就行了,而这澎湖岛上人口本不多,根本不可能有一个砖瓦场存在。这也没办法,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岛上的作坊全都掩饰好。

王动灵机一转,告诉姚广孝,下西洋的诸多瓷器、陶器都是出自此窑。姚大人将信将疑,不过看着王动一脸诚恳的样子,也就没继续多问。开了这个口之后,王动明目张胆从福建弄了很多窑工过来,澎湖后来还真的成了亚洲瓷都之一。

姚大人本来要去夷洲看看,但年纪真的大了,78岁了噢,所以有时你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现在的中央领导人年龄再冒一点也就是工作到个70岁左右,姚老大78岁了,还要万里下西洋,劲头足的很,看来中国的老人政治不是一天两天的历史呀。姚大人的日本之行,真的是累着了,没办法,足利义持,日本番国之王太不懂礼数了,接待工作做的不好。

不过态度还可以,看到大明朝的船队入港湾时,日本人没一个脸色好的,礼炮开始燃放的时候,岸上恭迎的日本官武两家的大人们,吓倒了一大片。姚广孝每每想到这个场面,心里就充满了对日本倭奴的鄙夷。

作为一个读书人,姚广孝对日本人还是满友好的,特别是日本当年一拔一拔的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咱不能笑人家落后,咱应该看到他们的好学上进。不过,这次到日本,看到的完全不是这样。学了中国不少东西,好象又都没学全学好,变了调调。让姚广孝受不了的是足利义持的神态,可能真的是姚大人老了,义持没把这个老人放在眼里。这种不孝顺不敬老的人,姚广孝很难相信他会忠于日本天皇,很难想信这种人会给日本老百姓谋什么福祉。

………【第十二节 福建长乐】………

长乐是郑和的基地,中国很大,沿海城市很多,长乐被郑和选中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力资源因素。不过还有一些大城市,比如福州和广州,那里展了多年,各项社会基础设施都不错,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次姚广孝过来,郑和就陪着姚大人在福州住下了,随行的外国使臣很开心,在京城玩了两个月,又在杭州玩了半个月,这次又到了中国南方的城市玩,公费吃喝玩,大家都高兴,这其中最爽的是就是满剌加的那帮人,整个一个吃喝拿要团,几百号人,个个脸皮都不薄,当然了,这也都是永乐宠的。

王动关注的还是那三件事,一是皇上北征的准备工作进行的如行,自己的集团能从中获取什么利益;二是张辅在交趾的进展如何,知道一定会打赢的,要不要帮忙一下,让他赢的更彻底些,还是留些尾巴,以供自己以后利用;三就是自己的地头,夷洲和龙城的展。

王动与姚广孝有交往,但这会,他们两人都不想表现出来,所以,基本上,在公开场合,王动都是以大明朝商人和郑和秘书的身分参与。郑和姚广孝去了福州之后,王动才算是施展开了手脚。

留在长乐办实事的都是熟人,养鱼的王景弘,蹭饭的候显,还有朱真等将军。其实这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