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1/4页)

姚广孝是被王动的书打动了,这几日《永乐大典》眼看着就要完稿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一货比货,就现了王动写的书,与先人们写的东西不一样,有的地方真是完全不一样。姚广孝也是奇怪,为什么自己以前就从来没有从这些方面作手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呢。姚广孝也是知道了王动要随郑和下西洋,而这些皇上又不愿明的提。王动最好的身份不是什么商行商会的大掌柜,而是郑和的幕僚,主事或是总制之幕僚(秘书),问题是,这东西是郑和下个聘书,还是朝庭公开任命?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四三节 郑和归来 七】………

九月初九,又是一个重阳节,王动想到了上次重阳节在长沙府的词会,想到了长沙府菊花比赛,想到了知府大人邀他去登高,如今知府大人已经成了岳父大人。节日照过,潇湘记定了个规矩六十以上的老人二两银子过节费。京城潇湘记、三湘客栈的五位老人被请到了一起,在听涛,最好的包间里吃了餐饭,老人家个个老怀大慰,感激涕零,贡献了青春献子孙,表示孩子们一定好好在集团里好好做人,努力做工。

永乐帝给一帮上了年纪的老臣了些慰问品,并放了一天假,让那帮老臣去登高。皇上还亲临国子监,去看了那里的大儒,然后又去看了正在做最后的校稿的《永乐大典》的文人,当然了这会名字还没起好。不过,让永乐帝意外的是,他去到国子监的时候,除了当值的官员以外,其他的臣子一个多余的人都没见到。想着这帮人可能都是准备或是参加谢师宴去了,一问之下,才知道,潇湘记推出了谢师宴,半卖半送,加上王动的名头,把京城里的这些个知名文人几近一网捞干。朱棣又气又好笑,开明皇帝,气了笑了也就算了,但潇湘记和王动的名字,又在他脑子里晃过了一下。

潇湘记的谢师宴多日前就已经推出了,没做广告,但却通过解大学士的嘴到国子监做了个宣传。果然,本来没准备出钱搞个谢师宴的年青官员,和本来没打算参加谢师宴的饱学之士,还真就上了心了,这招让其他酒店侧目想看。

郑和今日也是告假,在自己府上隆重的为自己的姐姐和姐夫设宴,长一辈的人不在了,大姐如母,长幼有序。席上郑和也是宣布,收长兄之子为自己儿子,至此,马赐小朋友,正式改名为郑赐,此事已经通报到户部有司,等到弱冠之后,可能会如历史所载那样得到一个恩来的表字。席上另一件事就是郑和表示希望王动和张浩能随他一起出使西洋,而出的时间是九月十三日也就是六天之后。席上一片哗然,张晋湘夫妇早就知道了,但还是有点不舍,说句实在话,不是不舍得王动,而是不舍得张浩,不舍得王动的是他的两位夫人,不过嗓门最大的是郑赐,这个铁杆的王动粉丝,叫喊着要同去同去,弄的大家哄堂大笑。

郑和对王动明的枪炮很有兴趣,永乐再三犹豫之后,还是同意除神机营以外,优先装备西洋水师。永乐有自己的考虑,郑和这人他还是放心的,但水师那帮将校,虽然已经换了些,但这帮人不是燕王时的嫡系,所以多多少少他还是有些顾忌。这与王动知道的历史相符,他看过有关研究文章,永乐使郑和下西洋把帝国内可能不忠于他的军事力量中的绝大多数,支到了国外。

王动装备给郑和船上的火炮口径最大的有133毫米,这个王动有点概念,有资料说过郑和船上的火炮最大口径有133毫米,这个数据出了一战时很多火炮的口径。他本来还想打破一下这个数据,结果试制装船后才现船上用的炮,这种口径差不多真是到了极限了,要考虑后座力,要考虑移动性,要考虑船上的空间。不过王动还是给了庄家两兄弟一个挑战,设计新的炮船,要求船两侧要有排炮,设计炮的时候把射和远射同时考虑起来。

至于枪,兵部已经有了规定,当然也是在永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