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3/4页)

在一起也就把马欢绑上了,费信跟着郑和,而王动身边没了通译,出去只能做个哑巴。王动手下的人,又散了出去,古里国的国民和其他的国家一样,不清楚王动手下的人去干什么,按王动的话讲只是出去看看有什么买卖可以做,但就这样,还是引起了另一个头目拜德鲁的好奇。

“大明朝去古里国何止十万里,风土人情迥异,物产各有不同,此间大有可为。”王动的观点,得到了这位大头目的认可。

“大人说过,翻过大山是个回回教的国家,那个国家较之古里国如何。”

“古尔伯加的苏丹脱自德里苏丹,国家很大,苏丹不是个仁慈的君王,好在有大山阻挡,不然陛下可能早就要征讨过去了。”

“苏丹国国力如何。”

“国家虽然很大,但是软弱,不堪一击。几年前瘸子贴木儿打到了德里,吓得北面的大国很多人逃到此地,可见国力不是很强。”

候赛德和拜德鲁是两个地位相等的头目,他们具体负责整个古里国的各项事务,同样的,他们也是大商人,从王动与他们的接触的感觉来判断,候赛德仿佛有点敌意,而拜德鲁却是亲大明朝的。拜德鲁非常热心的安排王动在古里国四处走动,关心王动手下人的行为,对王动提出的任何的可能的生意上的建议都会重视,而且有时问起来还真有点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这也让王动感觉到与印度人的交流很麻烦,弄得他冲动的想去学梵文或是阿拉伯语,真要学还要学拉丁语,欧洲这会用的可是拉丁文。一提到学语言王动又头大,如今哪还有这个时间去学语言呀。

在古里国建城度很快,主要是因为这里社会的等级制度,明朝人过来不用多说,级别自然在一二之间这种级别,所以当地的木瓜一抓一大把,而且张浩,在唐城工地上,修了大量的木脚屋,这些木脚屋是那些木瓜们的宿舍。此前在当地,抓木瓜过来干活只要供应吃的就行了,另外就是让他们带些吃的回家养活家里的老小,至于工钱,大多是不给的。张浩开始并不清楚,而侯赛德也没明说,所以张浩傻傻的定下了工钱,结果告示一出去,人山人海,大量的木瓜赶了过来,而且这些人干完活后都不回,就地在工地睡下了,一问才知,原来木瓜大多住海边,不住城里,往来不便,且住在海边的木瓜们能住在木屋里的都是少数,大多是简单的棚子,睡树下的更多。

于是张浩善心大,盖了些木脚屋,六七月正是雨季,在张浩眼里,淋了雨又要干活还要来回的跑,人很容易倒下的,结果,木瓜们的身体倒也是过的硬,仿佛没事一样。张浩盖的宿舍还是赢得了木瓜们的心,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有地方住后,来的就不是一个人,慢慢的一家老小都来了,弄的张浩觉得自己是个象个村长。

张浩的行为终于引起了侯赛德的不满,“张大人,木瓜是不要工钱的,你这样做会让革令们感到修耻。”

“侯大人,在我这里没有革令和木瓜,我这里只有工人,只有为我干活的工人。”

“张大人,我们古里国没有工人,木瓜已经在《摩奴法典》之外,张大人如果这样做,那只会让革令们感到难看。”

“侯大人,我不懂什么《法典》,如果有什么法典,我也只是知道大明朝的法典。”

话虽这么说,但张浩还是改了规矩,从此之后,对来做工的人开始登记分类,哪些是木瓜,哪些是革令,还有哪些是哲地。然后根据不同的身份牌子,木瓜们只提供伙食,但私底下他们想拿多少回随便拿,古里人也的是善良老实,这些人往往是家里有多少人,需要吃多少,就拿多少,有的还会少拿一些,怕明朝的头领不高兴。而革令们则可以领到工钱,这些工钱都是当地的货币拾儿,这种拾儿是银,此地还有质地为黄金的货币,名为吧南。哲地更不用说了,这些都是请来的管理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