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1/4页)

但是!现在还是大明朝,虽然从上到下,因为王动的穿越,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商业,风在吹,但听到了树叶在响,树也在晃,要狂风折枝,时候还没到。王动在他随郑和下西洋之前,通过潇湘书局猛出了一批书,他自己置身海外,行自己的船,让别人去说吧,1408年,明朝有部分人真的开始重新审视商业问题了。矛盾的焦点,居然不是学问,而是人。

王动是郑和大人的甥婿,问题不大,郑和在清官言官眼中,品阶并不高,且还是个太监。但问题是王动还在帮永乐赚钱,攀上了楚王和谷王,这很多人就要考虑一下了,稍稍有点人脉的官员又现,王动居然是枪炮司的起人和供奉,汉王与赵王也极看重他在火器和商业方面才能,太子不用多说,公认的太子党,天下第一大才子解缙是目前官员中与王动关系最好的。在很多识眼色的官员眼中王动不能动。

那能动的是谁,推来推去,从苏州推到武汉推到岳阳直至巴陵。岳阳知府迁琼州,这算是流放了,巴陵知县却没这么好命,直接给革了官。这是正派儒家守古制之人与永乐的一妥协,管峻是牺牲品,他牺牲的很惨,也很有面子,以他一个小小的县令,居然动用了锦衣卫,纪纲没从这事上捞到一丁点的油水,哪怕是政治上的投机机会都没有,他很不爽,后果很严重。

锦衣卫动手,给管峻带来了家破人亡的惨痛现实,其实他老婆是带着孩子一起自杀的。管峻无罪开释之后,便无家可归了。王动下西洋的时候,收到过张晋湘的一封信,虽然信里只是问了下王动如此大规模招人的意图,作为老江湖,这种东西隐隐约约还是能猜出个七八分。就这样,管峻被送张晋湘收留,并送到了夷洲,王动拥有了第一个真正意思上的行政官员。

永乐初年,除了跟着永乐造反得利的官员以外,在内地及南方,私底下不爽永乐的大有人在,管峻作为建文帝时期被提职的官员,且又受了这种打击,似乎更有理由愤世嫉俗一下,更有逃离中国一下。于是他就到了夷洲,在这里当上了个父母官,不是当地人民选择他,而是父母官这个职位选择了他。

他过来只是作为张晋湘用上一可用之人,送召募的匠师夷洲及西洋去的,结果到了夷洲之后。管峻就现到了这里的问题。陈贵、小六子和王铸,老的不老,小的很小,镇不住场,与当地番民的交往靠的是商业利益、打的是感情牌。干些小事没问题,短时间没问题,要想真正处理好新兴城市哪怕是村寨,这些都不行,一定要有制度、要有政府机构,哪怕是随便什么样一个机构都行,但却要担负起行政管理的职能,担负起经济展文化展治安管理多方面的责任。

于是他又走马上任了。他在夷洲留了下来,送人的事,交浣江去跑了。论做官,他有经验呀。论教书,他文化程度最高,王铸这会还没文凭呢,他有,多年前就通过高考了和本硕答辩。

王动听到了这段故事也是大惊,他知道总有一天,会有些理论上的碰撞,但没想到是这样的闷响,也没想到受到冲击的居然是岳阳知府和巴陵知县。想想也对,武汉有楚王罩着,苏州呢,税赋重地,牺牲这两人也是必然。至于那场理论和政治斗争,管峻只字没提,他这会是想通了,真正走到了当时理论与实践的前头,本着三个有利于的精神在夷洲踏实工作,正在迸他生命上的第二春。

管峻的三个有利于是王动帮他总结的,一是有利于展夷洲的生产力,容易理解,不用多说,多种水稻多办作坊,二是有利于提夷洲的自给自足的能力,这也不难,目前很多生活生产用品夷洲没有,去福建买难度可不小,明朝基本认为夷洲只有野人番人,三是有利于提高夷洲百姓的生活水平,这个太受少数民族朋友的欢迎了。

王动非常高兴夷洲终于出现概念意义上的城市,高雄,至于为什么起这个名字,王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