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 (第3/5页)

团。马欢、哈三、郭崇礼都回到了南京城,留下在这里帮着培训翻译。说起来这翻译也培训了三年多了,有些已经可以上岗就业了。官府自然有用的着他们的地方,郑和早早就上奏,选了些佛道儒还有伊斯兰教的经典,让他们去配合翻译。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出字典,王动的这个提议得到了郑和的有力支持。本来出便西洋的时候,郑和的近臣,包括那些仪卫都接受过一点点阿拉伯语的教育,这个很重要,有时很好用。

王动带着陈泽到苏州的时候,一批来自龙城的商船到了,运来的货物中布占了重要的部分,这些布怎么卖是个问题。

“棉花一斤价白银6分,上回在苏吴两地收购棉花前。棉花价钱在5分5,正是因为三湘商团的带头收购,已经涨到了6分,虽然苏吴两地主要的最大地棉商是三湘商团的,但时间一长还是会有些出入。白布一匹价白银2钱,此前古里布没有运来的时候,价钱在两钱一分,如今已经跌了。”浣江汇报。

“这批布共120万匹。怎么售卖?浣老板。”陈泽问。

“呵呵,大掌柜面前你喊我老板!”浣江笑了。

“但说无妨。”王动也是好笑,这帮人里,浣江真的象老板了,比起五年前,这小子至少胖了五十斤。

“柳大娘那边早早就说了,她可以吃下20万匹,只是去制衣。三湘商团里可以吃下15万匹,苏吴两地,可以吃下30万匹。浙江也可吃下25万匹,余下的可以送20万匹去北京,5万分给广东,江西也可吃下个5万,这样就分完了。”

“浣江你算计的倒是不出,什么价钱出手呢?”

“白布市价2钱一匹。本地作坊出布约在1钱5,收货的商家出大货在1钱4,小子以为1钱出货。”浣江信心满满。

“1钱2是农家出布给收货牙人的价钱吧!你小子想把大明朝所以地布行牙人都得罪了是吧。”陈泽也没想到浣江心这么大。

这布行牙人平时就是在城镇乡间走到,了解那些在家纺纱织布的信息。他们往往会把这些信息集中到一起,聚散积量,牵线促成生意。通常他们并不出钱,只是两头抽佣。浣江已经把价钱定到了最低了,低过了在家织布的人出货价,这样一来,牙人根本没的赚了。

“你小子说了半天,还没讲,这布龙城那边出价多少?”

“在龙城割货是8分5。到长乐割货9分3。到刘家港9分

“你这棉花收了之后,送到龙城售价几何。”

“刘家港6分。长乐6分2,送到龙城7分。”

“有什么问题没有?”王动看着浣江笑了。

浣江这会已经胖的快看不到眉眼了,“大掌柜,龙城那边这布怎么织的?”

问题不在怎么卖,而是卖了之后,大明朝这些个在家织布的织女们怎么办。城里的作坊肯定是全倒了,那家织女们怎么办,织的布只能自已家里用了,根本不可以拿出去卖了,一匹布只卖个8分吗?棉花的价格还会起,就算是自己家里种吧,可以省点,那也只能是一条龙服务了。从种棉花到纺纱织布到制衣,他们肯定无法与工业化地大生产竞争了。这样一来,整个大明朝脆弱的纺织工业算是完蛋了。这种现象,当蒸汽机试用之后,王动就已经预见到了,棉吃人。

在龙城,王动想象中的大型纺机和织布机还没有研制出来,还只是把一架架新式的织布机挂在蒸汽的动力带上。仅这样的动力,就已经使得所有地木制纺机织布机被铁制的代替了,织布的工作变成了上线接线了,可以想象,一旦完全蒸汽机驱动的织布机出来,那才是真正完全瓦解明朝纺织产业地时候。

浣江这会已经算是大明朝较大的一个批商,他只是买和卖,柳老板已经在湖广圈地种棉花了,更多的是订下了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