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3/4页)
了朝鲜极高的礼遇,李倧命世子李溰出城迎接。经过盛大的欢迎仪式后,正使姜曰广跟副使鹿继善被迎入仁政殿。李倧事前就接到密函,知道大明使团不单单是为了给他庆贺生辰,况且历代朝鲜国主生辰,大明都未派使者道贺。此番由上朝六部侍郎领团,太常少卿为辅,自然事关重大。
为了慎重其事,平日处理朝政的仁政殿,除了李倧,只有世子李溰,李倧第二子凤林大君李淏,以及领议政李贵(相当于大明辅),左右议政李适跟金自点(等于次辅)。听着李溰的介绍,姜曰广已经知道能留在殿内与闻的都是朝鲜国位高权重的核心人物。
不过介绍到李淏的时候,姜曰广微微皱了下眉头。朝鲜向来以‘小中华’自居,其礼法典制都是跟大明相仿,朝鲜国主中,以嫡长子为尊,其他王子虽然被封为大君,但都没有实际权力。大明建文帝时,成祖起靖难之役,其后大明对王爷都管制极严,不仅设有宗人府,还在凤阳设有监城看押有罪宗室。李成桂建国后,也曾生过两次宗室动乱,李成桂之子李芳远动王子之乱,不仅逼迫李成桂退位,还从兄弟手中夺得王位。此后,除了世子,王子有了诸多限制,头一条便是不能从政。如今使团谈及到的都是机密,李倧让李淏出席便大不合常理。姜曰广以前出使过朝鲜,又自认为儒家正统,对李倧的做法颇不以为然。
李淏在哥哥的指引下躬身行礼,姜曰广身旁的鹿善继打量了眼李淏,这位二王子仪表堂堂,身上儒雅让人望而亲近,略有些鹰勾的鼻子让他看起来更加英姿勃勃。虽然年纪尚幼,但能够在上朝使官面前进退有矩,可见此子大有不同之处。相对而言,世子李溰虽年长几岁,但在风采上就比其弟差了许多。难怪李倧溺爱的眼神时不时落在他身上,也会让他随侍在旁。
姜曰广没有像鹿善继打量得这么仔细,都只是略略而过。众人落座后,李倧满面含笑道:“姜大人,孤有”说着偏了下头,似在回忆姜曰广上次是什么时候来的。
“父王,有八年了!”侍立在旁的李淏小声提醒道。
对于李淏的插话,李倧不以为忤,而是笑道:“对啊,已有八年了。姜大人风采如昔,孤王也就心安了!”
姜曰广回礼道:“下官不敢劳大王挂念!”他说着顿了顿,又接着道:
“大王,此番下官奉圣命而来,一则是为大王祝贺生辰,二则是与大王商议如何共同联防女真鞑虏。下官离京之时,皇上曾圣谕微臣,说女真鞑虏虽然近几年未曾南下进攻朝鲜国,但恐其无法西征而率兵南下来犯。大明可阻其于西方,然东南方向只有皮岛一镇,兵不过两万,一旦鞑虏来袭,则无法御敌于国门外。”
李倧拱手合礼道:“皇帝陛下的恩典遍泽朝鲜,敝邦上下都铭感于心。朝鲜乃大明属国,原为一体。鞑虏若来侵犯,敝邦自当举全国之兵迎敌。”
姜曰广道:“大王说得是,大王对大明忠顺之心天地可鉴,朝鲜文明之地岂可落入蛮愚鞑虏之手!”姜曰广说到这,环视了一周众人后,话锋一转道:
“但大王也应该知道,女真人茹毛饮血,全是凶蛮之徒。如鞑虏仗着人多势众遽然来袭,恐难以抵挡。皇上命我等前来,便是想着事先做好计划,敌袭之时断不会无法应对。如此‘丁卯胡乱’方不会再一次重演!”
朝鲜国君臣听到丁卯胡乱几个字顿时不自然起来,鹿善继甚至现小小年纪的李淏握紧了膝头。丁卯胡乱便是指天启七年(天聪元年、仁祖五年),皇太极命阿敏、济尔哈朗、岳托等人率三万女真骑兵攻朝,朝鲜被迫签订和约纳供,京畿道附近也是在那一次被破坏,朝鲜上下都以此为辱。最后领议政李贵干笑了一声道:
“有大明援助,敝国自当不会让女真鞑子得逞。大明在辽东驻有数十万将士,袁督师厉兵秣马,量鞑子也不敢饮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