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20) (第2/3页)
震高声辩解,目光无辜而直视朱元璋,面上挂着淡淡的微笑,试图营造出一种毫无畏惧的姿态。
朱元璋微微一笑,眼底却暗藏风暴:“谣言?如果没有实质的动作,岂会有风言风语?”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移向李景隆,“李爱卿,你可有何话要说?”
李景隆心生惶恐,竟一时无措,结结巴巴地答道:“臣……臣哪敢有所不当,必定忠心耿耿于国……只怪他人心怀叵测!”他这番话的底气显然已然动摇。
众臣的神态各异,朝堂中隐约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在这重压之下,朱元璋决定不让众臣相互猜疑。“我命侍卫搜查每位爱卿的随身之物,若能还原真相,朕自不会冤屈。”他语气依旧不容置疑。
“这怎可行!我们皆为朝臣,岂能让侍卫如此放肆!”吕震突然间站起,脸色微变,手中轻抚着佩剑,他虽不敢直面朱元璋,但话语之间已然隐含威胁。
朱元璋脸色一寒,冷冷一笑,使劲捏住了手中的印玺。侍卫们立刻上前,拦着吕震,不由分说地开始搜查。
“啪”的一声,突然,吕震的一个随身衣袋被扯开,几张符纸飘然而出,散落于地。瞬间,众人都大惊失色,纷纷朝前查看。
“这……这是什么?”朱元璋盯着地上的符纸,眉头微皱。他一瞬间感觉到,接下来会有变化。
刘伯温眼神一紧,心中暗自庆幸,果然,真相浮出水面。他走上前,俯身查看,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辨,竟是图谋叛乱的勾当记录。
“吕震,这是你设下的圈套?”朱元璋厉声问道,指控的目光如刀锋一般透过吕震的神情。
吕震面如死灰,言语哽咽:“不是我……我晓得的……都是君王的错误。”
“哼,别再狡辩了。”朱元璋怒视,手中的印玺攥得更紧,几乎要将其捏碎。“今日,尔等胆敢谋反,必将一查到底!”
当即,吕震与李景隆都被侍卫押解出朝堂,而其他臣子则如同惊弓之鸟,默默收敛了自己的表情。朱元璋的威势已然在此时展露无遗。
然而,随着审理的逐步深入,事情的发展却远非朱元璋所料。有一位名叫张德的权臣悄然带着可疑的信息现身,欲借机从中作梗。
张德的形态修长,灰色长袍下显得风度翩翩,但心机颇为深重。他内心明白,若不趁机挑拨,日后将难以立足。他心中暗忖,若能将吕震与李景隆的罪行引向他人,这份权力便可轻而易举夺取。
“陛下,今日之事虽是他们之过,但那刘伯温,实在难以信任。”张德面露一丝狡诈的笑容,似乎已将事情针锋相对,试图将矛盾引向他人。“他素日鼓动,激起了他们的反叛之心,未必不是欲借此机会谋求自身之功。”
朱元璋心中直觉有些不对,感到了一丝威胁。他想起了刘伯温过去的表现,心中对他的耳目还是有几分信任。然而,朝堂内外,已然愈发复杂,面对此时的局势,他须得小心应变。
经过一番审理与察看,朱元璋痛下决心,将吕震与李景隆施以重罚,寄予以监禁。而张德,因态度过于激动,被召入宫内问罪。果然,张德毫不怯懦地迎接着,他知道这一局中,若能撑下来,则有机会反转乾坤。
“朕赐尔最后一个机会,是否愿意招供与吕震的关系?”朱元璋坐在高座之上,紧紧盯着张德,刚毅的神情透着不祥的预兆。
张德依然面不改色,微微一笑:“岂不知,大明之国需的是明理之士。我为陛下分忧解难,自然不图他人之过,愿竭尽全力支持朝政。”
“大明皇宫,岂容尔等欺骗!”朱元璋眉宇之间已然流露出巨大的愤怒,他一拍龙椅,怒吼道,“若不交出具体证据,你终将受到罚责!”
张德心头微微一紧,几乎喘不过气来。眼前一片混乱,身世的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