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3/5页)

不了田,每日在家可以编竹子,积攒了以后好拿去卖,簸箕、箩筐、竹篓子什么的,农家人都能用的,爹编得细致,又不易坏,也不会没人买。爹以前都是自己个儿做了以后零零散散地卖,也不注重价钱,倒不如专做这个,等积攒到一定数量送到镇上的杂货铺什么的地方寄卖,或者就干脆卖给杂货铺。虽然价格会低些,但东西一多,钱也就多了。”

李欣在床上跟刘氏絮叨,刘氏听得很认真。

李欣又道:“爹想买牛给大哥二弟减轻负担,就拿钱把牛买了吧,大哥二弟可以用多出来的时间做些其他的事。大哥为人稳健,听大嫂说他打木头打得很好,想来是继承了爹手巧的特长。如今木匠手艺很吃香,大哥可以跟一些老师傅探讨探讨,多门手艺也不是坏事。二哥呢有一把子力气,平时打打那种费力气的零工也使得,毕竟二弟妹怀了身子,孩子出生后有嚼用,要养娃需要的钱就更多了。还有就是铭子。铭子读书好,可不能半途而废,他十二岁了,可以考童生试了,让他跟先生说说,推荐他去试一试。”

李欣嘴巴砸吧着,“还有娘,您脾气啊真不算好,老是要被人气着。以后您别理会那么多,心放宽些,没事儿的时候就采些薄荷泡水喝,能降火气。苦瓜虽然苦了些,但夏天吃着是最好的,也有败火的功效……”

声音渐闻减低,床上的新嫁娘慢慢沉入了梦乡。

第二十三章 李欣出嫁

求票,求收,求评,忽视这六个字的妹纸不是好妹纸!~

***

九月初八,黄道吉日,宜嫁娶,宜安宅。

关家在昨天上下收拾清洗了一番,不过一个大的泥墙屋子,那是真的穷,没啥多余的口粮,更别说多余的家具物什了,也没费多少工夫。老关头换了件逢年过节才会穿的半新衣裳,关明也是特意拾掇了一番,有些局促。

“阿文呐,你五妹子说那李家姑娘读书识字的……这心气儿是不是会很高啊……”

关明搓着手来回踱着步,阿秀稍稍打扮了下,水灵灵俏生生地立在那儿,看了眼她大哥说:“大嫂她识文断字,模样也……好看,说话还和和气气的……”

关文从二弟四弟到李家下聘回来,关明就让他们狠说了一番李家的事情。受关注最多的是与他未来妻子直接接触了的阿秀。自从阿秀说李家姑娘会读书会认字起,全关家就有种类似于“恐慌”的心态,其中以最小的男丁——关止承的反应最为强烈。

即使阿秀反复说李家姑娘性子很好,也会做活,可关家人都不怎么信,还一度产生了“这门亲结不得”的心思,想让关文再找媒婆重新说和一个。

关文却觉得,女孩子读书识字,就更明理,也更能跟人讲理些。读的书多,见识就多,不会像村里那些悍妇一样,动不动就在地上打滚耍泼,哭天抹地。他觉得这样的女子更好,读过书的,脸皮薄,相信也不会学村妇破口大骂啥的。

他爹心里还想着孙氏当着众乡亲的面说他未来儿媳妇是窑姐儿的事儿,有些膈应,又因为知道了李家姑娘认字,怕儿媳妇娶回来后还需要他们供着,于是日日在他面前说叨。关文每次都细细说明白了,李家村的人虽然都知道李家姑娘那段往事,但人家也不是自愿的。况且李家姑娘回来,流言蜚语虽然也有,可并没有人说她勾搭男人行为不检点啥的,想来应该是个好的。

成亲的大日子,关明仍旧拿着李欣会读书认字的事情说叨。关文已经换上了大红的新郎服,皱了皱眉,对他爹说:“爹,今天儿子娶妻,儿媳妇是什么样子,明天敬茶的时候爹就能看见了。爹一直说她心气儿高,可人都没见着,怎么能这样断定?李家不嫌我们穷,我们聘礼给地薄他们也没说什么。人家家里唯一的女孩子也舍了给我,爹还这般念叨要是让别人传出去了,这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