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历史 (第1/2页)

好书推荐: 求生小队勇闯海岛

可以说俞樾是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的始作俑者。最可笑的是俞樾其人作为清末着名的国学大师,本身对中医药学就有研究,而且还能处方治病。

他对《黄帝内经》通过考据角度,从古书到古书,从文献到文献。对古今医药的实践和成效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形成了违背科学的错误观点,得出荒谬的结论。

也正是基于他对中医的错误理解,才有了支持他废医存药的思想。但俞樾作为国学大家,其影响力不仅在当时年代,对后代学生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

甚至近代后续几次对中医大型的戕害,追溯起源头都能找到俞樾的影响。

所以郝教授拿这个人的《废医论》作为中医存亡第一难,是再合适不过。郝教授在课堂上洋洋洒洒把这中医第一难向学生们讲解的清清楚楚。

张三听得入迷,逐渐沉浸在郝教授的语言世界中。其他学生更是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郝教授的讲课。

“1912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当时的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教育部第一届临时教育会议上,通过并颁布了《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

该法令前后颁布两次都没有把中医药列为教育学科,而是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这就是近代史上着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郝教授开始讲述中医第二难。当时这个教育法令一颁布中医界就开始纷纷抗议,京师医学会的代表还冲进教育部,要求教育部解释并为北京医学立案。

但被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汪大夑明确拒绝。后来上海神州医药总会会长余伯陶联合全国19省市中医界和药界人士组织医药救亡请愿团赴京请愿。

经过百般曲折,代表们终于受到汪大夑的接见。但是面对面时汪大夑只留下一句话,“余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所谓立案一节,难以照准。”

短短一句话,中医界彻骨寒寒。中医界的第一次斗争就这样失败了。在当时执政者的眼中,中医成了弃之如敝履的糟粕。

原本民族的瑰宝公然被弃,如今想来都是痛彻心扉。对当时一腔赤诚的中医界代表来说更可谓生不如死。。。。。。。”

第二难讲完,郝教授停顿了一下。课堂上学生们的反应让他很满意。这堂课他为选题纠结了很久,他可以讲伤寒,可以论内经。

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中医之难来作为讲题。他得让这些将来会在中医之路坎坷前行的孩子们了解这些历史,了解中医的苦难,了解今天的来之不易。

“1925年,出了一个叫余云岫的人,这个人了解中医近代史的人都不陌生。他是之前说到的俞樾之徒孙,是俞樾得意门生章太炎的学生。

一门三人都是坚决反对中医。当时执政政府都换了,中国教育界决定把中医纳入学校体制中。在报请教育部批准之时,以余云岫为代表的西医界上书教育部,坚决抵制。

教育部以此为借口,断然拒绝了中医进入大学学系的要求。因此,中西医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加深,从而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中医存废之争。。。。。”

郝教授有些沉痛的讲述起这中医第三难。1929年,南京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卫生委员会。在会上讨论了四项废除中医的提案。

当时参会的没有一位中医人士,最后通过了废止中医案《规定登记旧医登记原则》。本次会议的主持就是南京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刘瑞恒。

刘瑞恒曾是协和医学院的院长,本身就是要灭亡中医的人。该提案是打算五十年内逐渐消亡中医,一是任其老死,让中医自然消亡。二是不准办学,让中医后继无人。

因此,余云岫被后人讥评为东西医奴隶,成为千古罪人。

事实上议案一旦实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