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 (第2/5页)
版的《山丘》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感人深刻。
不过像李智这样的年轻人,听了完整编曲版的《山丘》后,还是觉得《平凡之路》更打动他们。
李智甚至在音乐区发帖,希望Beyond唱片能为林在山出《平凡之路》的单曲CD,他觉得《平凡之路》的单曲CD对林在山来说,也是对他们这些支持林在山的乐迷来说,更具有纪念意义。
林在山这天晚上回家后,浏览论坛的音乐讨论区,发现有很多东艺大的学生都发帖支持了这首《平凡之路》。
也有很多唱衰《平凡之路》的帖子,可能是专业人士发的,在讲这首《平凡之路》的各种缺点,还有人在大放阙词,说林在山已经走上了一条“平凡之路”,江郎才尽了。
对于这样的帖子,林在山只是一笑了之,根本不去浪费时间回复和讨论。
在十点半的时候,一个昵称叫“金箍棒”的注册用户,在音乐讨论区发了一个很特别的帖子,是在对比着评价《山丘》与《平凡之路》这两首歌。
这个“金箍棒”看他分析的角度,不太像音乐圈的专业人士,或者是他故意没露出专业人士的身份,他是纯从两首歌的歌词在分析这两首歌的境界。
林在山将金箍棒的这个帖子从头读到了尾,觉得这人写的评论,相当到位,他甚至怀疑这是白鸽开小号写的。
在这个帖子的一开篇,金箍棒就用质疑的口气写出了:“这两首歌根本不像出自同一人之手。《平凡之路》是一个中二少年在假装成熟,而《山丘》则是一个老者在回首人生。”
之后金箍棒从《平凡之路》的歌词先下手,给众人分析:“‘易碎、骄傲、沸腾、不安’——用这些词来形容自己的,多是年轻人。只有年轻人才有这样起伏的情绪,拥有这样的激情。‘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这是典型的中二青年在假装成熟时才会说的话。他强调的是自己曾经拥有的成绩、物质,强调的是这种拥有和失去的落差,以及在这种落差中自己的迷茫。”
“后面野草野花指代平凡的人,大量使用‘一切、永远、无边、无法、绝望、整个’这种年轻人的词汇。这种词儿的特点就是大而空,没什么具体的形象。可以说,这首歌给人整体的感觉就是大而空的,虽然他试图去描写一个追求平凡的人,然而平凡却是不需要追求的,因为我们都是平凡之人。”
“‘当你仍然~还在幻想~你的明天~via~via~’——这种歌词的对比会造成攻击,觉得别人是孩子而自己已经成熟,这是中二病的典型症状。这首歌其他的部分大概类似,都脱不出这个认识层次。总体来说,这首歌表达自己沧桑的方式,就是在强调自己的拥有和失去,因为他最在意的正是这种失去,他认为只有拥有一切再失去,才是对一个人刺激最大的。”
“林在山在唱这首《平凡之路》时,不知道你们听没听出来,他这不是唱给自己的歌,至少不是唱给现在的他的歌。我兹以为这是林在山唱给年轻时的他,以及那些年轻的朋友们听的歌。就像他自己说的,这首歌是在祭奠他的过去。他在用平凡的歌声,和年轻的朋友们一同共勉。”
“可能在年轻时候的他眼里,最牛的成就是‘拥有一切’。但在《山丘》中我们能听到,那不过是一座一座山丘而已,失去又如何?不过是再去翻下一座罢了。兹以为,《山丘》才是如今的林在山的人生阅历所现,这才是他唱给现在的自己的歌。”
“看看《平凡之路》中林在山的用词:易碎、骄傲、沸腾、不安……再看看《山丘》中林在山的用词:轻轻、淡淡、无知、羞耻、喋喋不休……联系着前后的歌句,仔细的品读一下这些用词的差别,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两首在人生阅历上的差距了。”
“‘也许我们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