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3/5页)
合、正确的对象,否则在高明的谋略也是纸上谈兵。把这个规律应用于治理天下、国家、家庭和修身上,都要认真分析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而制定相应的谋略才能行之有效。
办法只有一个,先按照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谋略,再用前面讲述的“飞箝”之术行之,必然从心所欲。
鬼谷子的“事无常师”“谋无定谋”的思想,还是强调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孔明令高翔假装运粮,驱驾木牛流马,往来于上方谷内。夏侯惠等,不时截杀,半月之间,连胜数阵。司马懿见蜀兵屡败,心中欢喜。
一日,又擒到蜀兵数十人。司马懿唤至帐下问:“孔明今在何处?”俘虏告诉他:“诸葛丞相不在祁山,在上方谷西十里下营安住。今每日运粮屯于上方谷。”司马懿详细问完,即将众人放了。
于是司马懿召集众将说:“孔明今不在祁山,在上方谷安营。你们明日,可一齐并力攻取祁山大寨。我自引兵来接应。”众将领命,各各准备出战。
司马师说:“父亲为何要攻击诸葛亮后方?”司马懿说:“祁山是蜀人之根本,若见我兵攻打,各营必都会来救。我便去攻打上方谷烧他们的粮草,使其首尾不能相接,必大败。”司马师拜服。
司马懿命令大军开拔,命令张虎、乐进各引五千兵,在后救应。
诸葛亮正在山上,望见魏兵或三五千一行,或一二千一行,队伍纷纷,前后顾盼,料定必来取祁山大寨,于是密传令众将:“若司马懿亲自前来,你们便去劫司马懿大寨,夺了渭南。”众将各各听令。
魏兵都奔祁山大寨而来,蜀兵四下一齐呐喊奔走,虚作救应之势。司马懿见蜀兵都去救祁山大寨,便引二子和中军护卫人马,杀奔上方谷而来。
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马懿到来,忽见一枝魏兵杀到,魏延纵马向前一看,正是司马懿。魏延大喝一声:“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司马懿挺枪接战。不上三个回合,魏延拨回马便败走,司马懿随后赶来。延只望七星旗处而走。懿见魏延只一人,军马又少,放心而追。令司马师在左,司马昭在右,司马懿居中,一齐攻杀。魏延引五百兵退入上方谷中。
司马懿追到谷口,先令人入谷中哨探。回报谷内并无伏兵,山上都是草房。司马懿说:“此必是积粮之所也。”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
司马懿很是怀疑,对二子说:“倘有兵截断谷口,怎么办?”话音未落,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了,火势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下马抱着二子大哭:“我父子三人都要死在这里了!”正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全部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
司马懿大喜:“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即引兵奋力冲杀。张虎、乐进也各引兵杀来接应。马岱军少,不敢追赶。司马懿父子与张虎、乐进合兵一处,同归渭南大寨,不想寨栅已被蜀兵夺了。郭淮、孙礼正在浮桥上与蜀兵接战。司马懿等引兵杀到,蜀兵退去。懿烧断浮桥,据住北岸。
魏兵在祁山攻打蜀寨,听知司马懿大败,失了渭南营寨,军心慌乱;急退时,四面蜀兵冲杀将来,魏兵大败,十伤*,死者无数,余众奔过渭北逃生。
诸葛亮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大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没想到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都逃走了。孔明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