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 (第2/5页)

左慈将草纸铺在案上,磨开冻墨,醮笔在上面疾书起来。刘备也不便近观,只好在旁边等候。赵狗剩只一个好奇的问:“师父,这上面写的是什么?乘氏?彭城?是什么意思?”没多时,左慈将一张纸上写满了字,这才笑道:“徒儿还不懂,以后师父再慢慢教你。”然后又将旁边剩下的纸张折成了金条形状,将竹棍用饭粒粘合固定在内,又在‘金条’四面写了数行字,画了数道符。这才喘了一口气,站起来,在铜盆里净了净手。铜盆里的水尚有余温,手放进去,比刚才要舒服多了。

左慈净过手后,揩尽水渍。回答案前,又将那‘金条’捧正,放好。拿起先前写好的那张字纸,默念起来。一面默念着,手里竹仗还一面在桌案上如做击打之状。赵狗剩呆在旁边仔细瞧着,也不发话。刘备也不敢乱动,更不敢发一语。不时,只听那‘金条’内嘤嘤似有人语。过而,‘金条’突然又震动起来。接着,嘤嘤人语又变成囔囔大声,只觉好似有无数小人儿在耳边吵闹。

刘备被这声音吵得不能耐烦,正要伸手捂耳,只见左慈将手里字纸往空中一掷,跟着,只见那‘金条’居然离案飞起,饶屋周行,而‘金条’内之人声更厉,吵声更剧。听这声音,似是一船人突然遇到了风暴,风欲吹翻船,雨欲打断帆。而船上人在这风雨里,被吓得惊呼乱战。过了一刻,左慈挥仗一指,字纸先自空中烧烬,‘金条’接着堕案。‘金条’一堕案,里面的人语也就慢慢小了。似是经历风雨,终于平安抵岸了。过一时,声音也就完全没有了。

左慈轻吐一口气,将‘金条’劈开,丢进火炉里,笑道:“李氏宗族上千家已尽数迁往彭城,使君可修书一封,告诉李整二人,让他两尽快去安置他们,勿令其家人恐慌。”。

更多到,地址

第二百七二:刘备回府

鞠躬感谢木(行人)兄投出的宝贵月票

——

——

刘备听左慈所言在理,赶紧借着案上现成纸笔,在灯下修书两封。一封与李整、李典二人,让他两去彭城安顿宗族,叫二人安顿好后,便即来东平会面。一封与张昭、陈群等,以去他们疑惑。

左慈笑道:“事在急,若明晨不至,恐怕徐州那边突见多了数座大屋,必将人心恐慌。”

刘备忧虑道:“明晨恐怕难至,便是我现在回去让人加急去送,只怕也要两三日后。这奈何?”

左慈又笑道:“使君不需着急,不是有我在吗?我正好要回天柱山,可以顺路带过去。”

刘备为难道:“恐怕先生一夜也不能行数千里吧?”

左慈笑问:“使君信不过我?”

“不敢”

刘备赶紧将两封书捧起,欲要折好交给他。突然看到书末两页都是黑字,不免就是哎呀一声。左慈轻轻笑了笑,回身从屏风后取出一个紫色绶囊,笑道:“使君找的可是这个?”

刘备见是印绶,赶紧笑道:“原来先生带着。”

左慈笑道:“吃饭的家伙,能不随身带着吗?”

刘备想先时左慈还是‘刘使君’之身,印绶自然随身带着。刘备莞尔一笑,伸手接过印囊,解开紫带,取出了里面那方玉印。印面上沾了数叠血色泥垢,只用呵气就可濡湿再复印。赵狗剩在旁看见,笑道:“原来师父有这好玩的东西,我怎么不知道?”左慈一听,哈哈大笑。

刘备将两封信上盖了印,再将信折好,也没有信封,就这么光秃的交与左慈。左慈收进袖子里,又借了案上纸笔,飞书两字。将字纸在炉中燃着,在自己脚下和徒儿脚下熏了熏,然后拽了徒儿,说道:“闭上眼睛。”赵狗剩也不问为什么,便即闭上了眼睛。刘备站在旁边,也不知道他们这时干什么,正要询问,只见左慈丢下一句:“刘使君,就此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