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 (第1/5页)
他们,让他们放下手里的刀子。这样的品德,我想非是德高望重如华先生你,别人岂能做得到?”
“只是……”
刘备话音一转:“不是我说,这领兵打仗之事还真不是过家家,像他们这群大老粗,大字不识一个,你跟他说道理,说道德,能有用吗?他们能听吗?‘道德’不是在哪里都能行得通的啊,关键时候,那靠的还是势力啊没有绝对的势力,再好的思想,再好的道德,那也是无法灌输的啊……先生之道德思想高深莫测,可惜,值此乱世,只怕也不是那么容易行得通的啊……”
“是……是……”
华歆只一味的点头承认,脸上也越来越没有了大智大慧,有的只是诚恳的服输。他到这时,还真是觉得刘备的话是真诚,是诚恳的。
他经过昨晚的事,似乎经过了仔细的考虑,现在终于当着刘备的面,向刘备提道:“我向在江表,一直劳心着百姓,没有机会放松自己。今日倒好,我既然从豫章出来了,也正好图个身心轻松。我也想明白了,这领兵打仗的事,我老了,是不行了,还得靠像使君你这样的能人志士。今日我斗胆向使君提出一个请求,使君千万要答应。”
刘备见他这副心灰意懒的样子,看得出他这说的都是真心话。华歆这一真情流露,倒是让刘备有点不好意思了,刘备赶紧扯住他的手腕,不让他下拜,连忙道:“这是哪里话?华先生你一向健朗,如何说这些丧气话?当然,华先生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只要我刘备能够办到,我当全力去办”
“我欲将城外的烂摊子丢给使君,希望使君你来接手,还望使君不要嫌弃推辞。我也老了,正想回老家去休养,望使君你答应我这请求。”
华歆说这些话时,看起来很像一个孤独的老头。
刘备原本只想教训教训他,好叫他知道当着众人面给他‘先王耀德不观兵’的难堪和妄自提出‘勤王’的自大,只没想到,自己这么做,倒是惹得他心灰意懒思乡心切了。
对于归隐的事,刘备自然不肯放过他,不过对于接手他的这帮部下,刘备内心里倒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当然,面子上,那还是好说歹说答应了下来。两人讨价还价,最后终于达成共识:华歆不走,将所部交给刘备,不过他也无意担任豫章太守,在刘备的要求下,答应做了刘备的座上宾。
座上宾是客气话,不过是刘备答应在彭城给华歆找个地方住下来,给钱给粮将他养下来,有事的时候,就去找他‘咨询’罢了。
华歆卸了官,将城外两营交给了刘备后,也就动身去了彭城,挂了个军谋掾的空职,将养了起来。
刘备在丹阳呆了些时日,也处理了一些事务。他在期间召见了张范、侯成、吕岱、徐盛等人。依据这些人在当初牛渚、丹阳两地抵御孙策时的表现,刘备自然各有封赏。
张范原来同他弟弟张承一起被刘备请出来做事的,只是张承不幸在跟随刘备行军中,被孙策抓到,英勇赴死了。对于张承的死,刘备除了表示可惜,只得把厚恩全都赏给了张范。张范本身在保全牛渚寨一事上立了大功,此刻,两功一加起来,刘备自然不能亏待他。
刘备在考虑了许久后,除了厚赏他金钱外,还决定将丹阳也一并交给他治理,并封他为扬武校尉、丹阳太守。
张范百般推辞,只受了扬武校尉、丹阳太守之职,推辞掉了赏赐的金钱。
对于吕岱和徐盛二人,也做了一些调动。
吕岱由右楼船校尉改封伏波校尉,镇守牛渚。
徐盛由左楼船校尉改封横江校尉,随军。
而侯成,此人功绩有之,败绩有之。昔日擅自带兵出战,以致损兵折将,当斩但后来又在搬取救兵一事上立有功勋,倒是不可埋没。最后讨论下来,侯成连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