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部分 (第2/5页)
鲁肃一听,亦是伸手捋须,凝眉不语。
对于这事,鲁肃还是清楚的。
这张白骑。乃是东垣一带的乱民首领,早在黄巾兵变时,他就起事了;而张晟。一直游走在崤山、渑池之间;那张琰,亦是乱民首领,起事于弘农一带。他们三人各领部众一万人不等,xìng质都是差不多的,皆都混迹于丛山之中,聚兵闹事,虽然没有大的威胁,但若被有心人趁兖州之乱的机会利用了,则麻烦是可想而知的。
依刚才刘备所说,若这伙人跟河东郡的官府勾结上,再以并州袁熙为外援,关中的形势,只怕会大大的改变了,难怪刘备的气sè会这么差。
鲁肃思忖了一时,说道:“并州袁熙虽然想勾结河东郡作乱,但他们目下被困壶关,难以真正起到作用,现在的关键反而是要看河东郡的了。若能将河东郡控制住,则下面的那些虾兵蟹将也就起不了作用,翻不起大浪。依我看,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们不是yù要劫持郡守以发号施令么?我们不如将郡守召回来,换上一个新人,我看他们还能有什么作为?”
刘备听他一说,眼前一亮,左右一想,笑道:“妙哉!子敬这话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顿了顿,问道:“然则,以何人镇守河东为好?子敬可以试为之言。”
鲁肃笑道:“远水难救近火,不如就让安西将军吕蒙直接带兵过去赴任就是了。对于关中,吕蒙可以说很是熟悉了,依我看,他也足以有这个能耐担当此任。”
刘备点了点头,说道:“那么就依子敬之言,我立即发书召回王邑,让吕蒙暂时赴任。”
######################################
洛阳,吕蒙驻地。
年前,刘备从颍川征伐鲁阳,后又带兵从五社津过黄河,于洛阳暂时将人马驻扎下。刘备因感念洛阳残破,乃命糜竺为将作大匠,以尚书步骘、严畯为左右少丞,督造洛阳。又命吕蒙为安西将军,带兵驻守洛阳城北,卫护京都。
吕蒙接到刘备的任命书时,是在一个下午。
他那时,正一个人喝着闷酒,喝着喝着,突然涕泪横流。
不为别的,只因为太史慈突然的病逝。
他回忆起了寿chūn之战,回忆起他与太史慈一起联袂御寇的事。他那时深深为太史慈的勇气所折服,故而甘愿拜他为兄长,以大哥相称。可他的大哥,正是壮年,还有好多的大好前程没有走,眼看天下即将出现黎明的曙光了,而他,却突然病逝了。这叫一个同样是英雄的人物,如何不为之流涕?
虽然太史慈的死已经差不多有一个月了吧?但吕蒙每当想到寿chūn城外,淮水之上,一块冲入敌阵,联袂杀敌之情景,他就忍不住要悲痛一回。
他的副将吴猛其实早已经闯见他几次这样了。他偷偷的喝酒,偷偷的抹眼泪,就是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当然,他也并没有问。
但他今天还是禁不住问了。
也许,对于某些事情,当我们将他分享给更多的人,或许内心也就会好过一些。
吕蒙将酒分给了他,与他一起喝。
然后。他开始讲太史慈的故事:
他可以为了母亲的一句话,赶赴北海城临危救难,出城替孔融搬取救兵。是为孝也。
他可以为了刘备的一句话,将刘备交付他的衣物保持完好,归璧于刘备。是为信也。
他可以为了击退黄巾,亲身赴难,冲入敌垒,而不言惧。是为勇也。
他可以誓死而追随明公,赴汤蹈火而从容不迫,临危而不改其志。是为忠也……
那吴猛听了将军说了这许多。也是重重的点了点头,赞道:“太史子义的确是条好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