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3/4页)

其实看着大臣之间相互攻讪,汉帝的心中一阵痛快,隐隐的有一种这才是帝王的感觉,我的一个命令就能左右朝堂,这是何等畅快之事。

熟悉汉帝性格的张让知道汉帝下朝之后一定会问自己着几个宦官的意见,张让与其他的宦官商议好参奏皇甫嵩一本之事,平时有点小矛盾的宦官,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显然都是受过皇甫嵩的气。

果不其然,汉帝下朝之后问及张让几人这件事,几人一致口径说皇甫嵩久战不利,于是汉帝也就顺理成章的将皇甫嵩给拿掉了。

张让几人又推荐了董卓担任此次的统帅,不仅董卓在这次的战争中的表现不错,而且董卓时不时的会孝敬几人,几人心中也把董卓当做了自己人,有好处自然想到的也是自己人,但是这群宦官却是忽略了世族大家的态度。

汉帝也感觉这一次董卓的表现的确不错,占领泥阳,端的是力挽狂澜,值得培养。

求收求红求打赏!您的支持就是铁骑不断进步的源泉,为了铁骑,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第七十三章:张温到任【求收求红】

汉帝也想把皇甫嵩这个天下人口中的大汉名将给削了,皇甫嵩平定黄巾之乱,成为汉室的大功臣,在军中的声望极高,隐隐有功高盖主之嫌,若是尾大不掉,始终会是一个祸患,早点拿掉也不是什么错事,区区的羌人,汉帝还没放在眼中,多少年的仗都打过来了,羌人不是依旧如此。

第二日,当汉帝说出自己的决定之后,遭到了众大臣的一致反对,皇甫嵩被削职,可以,但绝不能让董卓这个山野匹夫来担任,汉军统帅之职,应该有世家之人来担任,世家的底线就是不让那些粗狂的武夫担任大权,与那些粗鄙的武夫一起上朝堂在这些士大夫的眼中都是一种耻辱,这也导致大汉的不少将领都文武双修,能上朝堂,能上战场,皇甫嵩能当上汉军的统帅,也是因为他出身世家,且是一名儒将。

一些大汉的名将经不住这些士大夫的一再排挤,只好拜师名门,踏入士林。

汉帝耐不住这群执着的大臣的上谏,同意由张温接任皇甫嵩,成为汉军新的统帅,当然汉帝借此机会向那些世家索要了不少的粮草,小小的高兴了一把,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得,以前战事一起,这些世族只知道一再的上谏,那肯出一粒粮食。

皇甫嵩见圣意难违,不得已只好吩咐三军再次退守北地郡,等待车骑将军张温的到来,对于张温担任汉军统帅一职,皇甫嵩没有多大的意见,张温本身就是有才之士,谋略不输于自己,无奈的是如此大好的局势因为汉帝的一道圣旨而打破。

灵州、廉县的汉军退军了,西凉军不可能再孤守一座城池,连夜撤退,将能带走的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焚毁,不给羌人留下任何的有用之物。

灵州的李文侯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仰天大笑,没有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再一次的派遣士兵占领了泥阳县,带兵的将领自是李文侯的心腹大将。

北地郡,皇甫嵩召集三军,将汉帝的旨意宣布了下去。

统军多年,皇甫嵩也明白这些士兵肯定会有情绪,这些士兵也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张温到来之后,肯定会有不少的困难,影响接下来的战斗。

皇甫嵩对手下的将领一一安慰,安抚他们的不良情绪,虽然有些将领对皇甫嵩的离职很是不爽,奈何皇甫嵩都这样劝说自己了,只有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一部分对皇甫嵩死忠的将领私下劝皇甫嵩带军杀向雒阳,清君侧,诛奸腻,还大汉朗朗乾坤;皇甫嵩顿时大怒,狠狠的训了这些将领一顿。

看着被自己训的老老实实的将领,皇甫嵩喟然长叹道:“以后切不可如此说,我们身为汉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以后切不可再说此大逆不道之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