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第1/2页)
紀霜雨只好直接點了,他站了起來,起范兒。
劉老:「??」
紀霜雨猛然轉身,扶著窗子用話劇腔中氣十足地道:「不瞞劉老,晚輩都不想活了!只有瀕臨死亡,我才有靈感!如果沒有靈感,什麼家庭,寫意,寫實,做起來都和行屍走肉一樣,沒有靈魂!靈魂,只有在生死邊緣處才能看到!」
劉老:「……」
這特麼也太嚇人了,好端端的怎麼尋死覓活找靈感……你們天才都這麼敏感嗎?
而且講話就講話,怎麼還頭腔共鳴上了。
劉老趕緊站起來用力把紀霜雨摁坐下,離窗戶遠點。
「可不能這樣,咱們剛開始辦學,你要承擔起把一身本事傳下去的責任!你不能有事!」
紀霜雨:「嗯嗯嗯,是是是。」
老派的劉老長嘆道:「成親不成親也不急在一時,哎,若有傳人在,你便是不婚不子,百年之後,還有徒子徒孫記得你,為你上香燒紙。」
紀霜雨:「……大可不必。」
預告您一下,百年後清明已經不讓燒紙了!
還百年,本人九零後,哪來的孫子比我還大……
……
華夏戲劇大學的入學考試火熱進行,只要年齡在四十五以下都可以報名,社會反響比大家想像的還要熱烈,滬上都有報名前來的,因為等不及滬上那邊的分校開張了。
最後招得第一屆學生四百餘人,放在現代可能還不足一個系的人數,但擱現在,已是相當有規模了。畢竟他們主要是培養專業人才。
報名最多的,就屬演員。別管是戲曲、戲劇還是影戲演員,那叫一個多,很多都是衝著紀霜雨在這兒。
畢竟紀霜雨排一部戲就捧紅一個角兒,只這一點,就讓學生趨之若鶩,甚至放棄去作為影戲中心的滬上了。
這其中,同樣是紀霜雨主持的導演系招到的人最少,一則是基數本就不大,大多數人也會選擇舞美之類聽起來更實用的專業。二則紀霜雨出的筆試題目很多人答不上來。
紀霜雨出的題也不能說難,主要只是考較國內歷史、市場、技術,幾道附加題才考得比較深、廣……也只是比較。但因為大家沒接受過這方面系統教育,都拼各人了。
最後抵達面試環節只有二三十人,讓大家驚訝的是,裡面還包括了滬上一位頗有名氣的導演王和笙。
他原本都被滬上影戲學校聘請為教師了,居然和老闆打了聲招呼,就跑京城來報名了!
就紀霜雨看,王和笙是具有相當水準的,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他的作品也體現出了很高的藝術性——也是現在很多優秀華夏導演的共通點,有思想,但是沒地方學最新技巧,還在自己摸索。
紀霜雨立刻要求把王和笙提上來做教師,這樣他也不算孤軍奮戰了,現在整個影戲專業就他一個教師……
王和笙直呼自己是來上課的,怎麼叫他當老師。
紀霜雨好說歹說,表示做老師還是可以聽課,王和笙才答應了。
而面試再篩一次,就只剩十個了,這十個,應該細分戲曲、話劇、影戲方向的,不過第一屆中多數是影戲方向的,其次新劇,戲曲最少。
這些人里,大多數對導演一職有基礎的概念,甚至從業經驗,就如王和笙。雖然人數少,但可以說是精華了。
他們以往無處學習,在得到這樣一個學習環境後,成長是很驚人的。
未來數十年中,華夏戲劇大學為文藝界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這些人活躍在影視戲劇各界,不乏在世界劇壇也赫赫有名者。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也都從這間學校起始。
包括王和笙,也時常戲稱自己既是教師,也算第一屆學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