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第1/2页)

半個月間,紀霜雨如此遊走在各個放映廳,像這般鼓勵、幫助參展導演,也對有不足的作品提出過建議,甚至因為文化差異,和各地導演爭吵對電影的理解……

轉眼便到了最後的一個環節,頒獎日。

第一個頒發的獎項便是最佳配樂獎,這也是在各種電影獎項中,首次出現電影音樂類,畢竟有聲片發展還沒多久。

頒獎嘉賓是金雀,她提著裙擺上台——這是蔣四海領著人,專門在校內搭建的,後頭還支了個幕布,開始放映提名的作品。

設備條件雖然一般,但儀式感還是滿滿的。

金雀連題詞卡也不用,在掌聲中一欠身,說道:「很榮幸頒發主競賽單元的第一個獎項,最佳配樂獎,音樂,為有聲電影注入靈魂,是故事的言外之意,獲得提名的影片中,《問青天》多採用華夏古典名曲,與畫面的組合和諧而富有內涵,聞之如見清風皓月……」

此時,五道追光也打在五名候選人身上。

這個安排讓大家覺得好生新鮮,目光全都落在那五名配樂師身上——有的影片沒有專門配樂師,就是導演本人了。

這個時候吧,旁邊坐著的樂隊還開始奏樂,節奏讓人提心弔膽的,氛圍立刻就不一樣了。

眾人直呼,這一看就是紀霜雨的手筆吧,把戲劇手段搬到頒獎典禮上來了,大家看個頒獎,還帶上懸念了!

不得不說,這個氛圍營造得太好了,待到金雀念出「獲獎影片是《鏡花水月》」時,大家都鬆了口氣,獻上掌聲。實際上,這影片根本就是這次各大獎項的最熱門候選人嘛。

電影的配樂師走上台,追光也跟著他,伴奏樂隊立刻把配樂換成了《鏡花水月》的配樂,又引得現場觀眾激動了。

配樂師自己也是被這陣仗整得動容了,拿到金雀頒發的獎盃,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從口袋裡把準備好的頒獎詞給拿出來,緊張地念完了,「最後,感謝我們導演紀鶴年先生,配樂方案是導演設計的,我不過是給這個骨架填上血肉,這個獎屬於您!」

紀霜雨在觀眾席笑著致意。

紀霜雨參考現代經驗,動員長樂戲園的相聲演員給嘉賓也寫了些段子,調節氣氛,中間又有兩段文藝表演,叫觀眾看得一點也不覺無聊。

尤其頒獎到後頭,《鏡花水月》已經是狂攬了主競賽單元所有技術類獎,最佳攝影、最佳編劇等獎項亦是收入囊中,滿場觀眾數著獎項數目,毫無質疑,反而有見證歷史的榮幸感。

到了最後一個重量級的獎項,最佳導演獎,周斯音走上了台。

誰人不知周斯音和紀霜雨是至交,他這一上去,等於是劇透獲獎者了,但誰又會有質疑,只覺得見證紀霜雨盡收榮譽,登頂的最後一步,滿心期待。

周斯音站在台上,也沒拿題詞卡,一本正經地道:「影戲是為綜合之藝術,導演是影戲的主導者——不過製片人,是導演的主導者。」

觀眾們都輕笑了一下。

電影拍攝中,導演和製片人的關係向來是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個管內容,一個管錢,可以說「鬥爭」不斷。有的地方導演最大,有的國家製片人為中心。

周斯音就是擔任了製片人的角色,他說這個話,大家自然忍俊不禁。

還有些看八卦比較多,了解內幕的在下頭起鬨,吹牛了啊吹牛了啊,到底誰主導誰呢?

周斯音念罷了串詞,將封有獲獎者的信封打開,每個人都能到答案,但這一刻,仍是緊緊盯著他。

「他為彩色有聲影片立下典範,沉澱下千年色彩,貫通時代,創新的敘事,張弛有度的節奏,將鏡中花水中月化為絢爛的現實。」周斯音一抬眼,「獲獎者,紀霜雨。」

所有人都在等待這一刻,悉數站了起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