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 (第3/5页)
后,一直没对刘备采取过任何行动,表面上一直和平相处。可有一日,周瑜突然不见了,连同他的大营里所有的人马,一齐都不见了。一夜之间,周瑜和他的万余人马,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消失在了秣陵城外,只留下一座座空营。
在刘备看来,这实在是够纠结的
第三百三五:周公瑾情愿交质
第三百三五:周公瑾情愿交质,到网址
第三百三六:刘正礼被迫纳城
第三百三六:刘正礼被迫纳城
周瑜是何时走的,刘备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周瑜的确是走了,已经撤出了秣陵。
周瑜一走,孙策在江东的势力可以说彻底没有了,剩下的,只是王朗、严白虎这些乌合之众了。对刘备来说,他们不足以与己抗衡
所以刘备不必担心这些,关于平定江东,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刘繇。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也。
兄弟刘岱,是兖州刺史,曾经在关东军讨伐董卓时身为一镇诸侯露过面。后,青州黄巾百万杀任城相,转入东平。他老大不自量力,率兵出战,英勇牺牲。之后,州吏迎接曹操入兖州,曹操也正因借剿灭青州黄巾百万,成功替刘兄报仇,而在兖州发迹。
兄弟是地方大官,刘繇也不弱,亦被朝廷亲自任命为扬州刺史。刘繇自接手这个“刺史”后,准备在寿春办公,可人家袁术赖在那里不走,他也没办法,只得乖乖的跑到曲阿来,把州治建在那里。他自来到曲阿后,任用当地人张英、樊能,对抗袁术。袁术跟他打了数战,却无法撼动,于是,孙策借了这个机会,借兵讨伐刘繇。刘繇对付袁术这种蠢人还行,但孙策一来,他就接连输了城池不说,要不是刘备派兵及时赶来,差点就丢了根据地曲阿,准备迁徙到丹徒去了。
刘繇和他兄弟刘岱一向有清名,刘岱死了,刘繇还在继续战斗。刘繇这人虽然很不会用人,经常性的判断错误,但他好歹得到了朝廷的认证,是正牌“刺史”,所以刘备要把矛头指着他,却也需要充分的理由。
刘备不像袁术、孙策这样的横人,他们说要教训刘繇就可以操刀子上,刘备毕竟还要考虑声誉问题。
当初,刘备下江东就是借了刘繇的幌子,现在已经替刘繇把他的敌人给收拾了,难不成转眼就去找刘繇麻烦?
刘备当然不会这么做,就算想这么做,也绝对不能这么暴露。
刘备思前想后,唯有一个办法可行。
写信。只要写一封信给刘繇,这事就可以解决。
当然,信的内容,切入点,就在太史慈身上。
我在起兵之初多次强调,此战不光是为了刘繇而来,更重要的,是为了信义,为了帮朋友一把。既然我现在已经替刘繇消灭了他的敌人,那么,我这么大老远来,想见一见我的这个朋友、太史慈没关系吧?
当然,要是纯粹的见见,刘备觉得这个火药不够猛,不能让刘繇提高警惕。所以,为了确保让刘繇一看就火,他给刘繇的书,先说了一大堆客气的话,然后,平静的湖面,突然狂风乍起,波澜怒吼。他干脆跟刘繇说,太史慈是个好同志,我想要重用他,所以麻烦你老人家把他送到秣陵来。之后,当然没有之后了。威胁的话已经不用说了,太露了,就不能含蓄了。
我相信,只要刘繇看了,他一定会生气,到时候,他一生气,说一句不送,那机会立刻就来了。不送是吧,那就开打
当然,如果你把太史慈乖乖的交出来,我自然高兴。高兴过后,再给你找茬,惹你生气。反正,直到逼得你跳出来跟我干仗不可。
刘备的主意就是这些,这封书写好,立即让人送到了曲阿城的刘繇手上。
刘备的书信送出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