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部分 (第1/4页)
那些沽名钓誉之辈给占了位置我想为将者在于勇,若不能有好的将校带着军士们杀敌,则一军的士气也就无法得到上升。所以,我这两日就着手考校各位副将的武功,若是能通过的则继续带兵,若是不能过的,则立即罢黜,免得妨碍士气。”
刘备听他一说,微微一笑,也没发表什么评论。及至到了营帐,刘备故意站起来查看他的案头,不由皱眉道:“吕蒙,你的案几前何以一卷书本也没有?”吕蒙一听,不禁笑道:“我在军中,一天到晚都要忙,那有功夫去看书?本来别人还劝我摆两卷在旁边做做样子,但我想想,自己既然不看,又何必做那样子呢?所以,我这案头也就一卷书也没有了。再说了,男子汉行军打仗自当冲锋在前,读这些书本又干什么?我又不是要学孔北海那样做那高深学问,去读那么多的孔孟之书。”
顿了顿,吕蒙神采飞扬,抬着腰里的剑,说道:“本来,当初我与文丑一战大败而归,就是心灰意懒,本不欲再碰刀剑的,这才将家传宝刀送人了。可后来,使君你不但送了我这把单股剑,又跟我说了那么多激励的话,我躺在榻上就是接连想了好几个晚上,想我若不能振作起来,老是为了一次的成败而放在心里,那样岂不也就辜负了刘使君你的期盼么?于是,我从病好之后就更加勤学武功,我相信,我总有一天会超过自己,不会再让人打败的说起来,要不是刘使君你赠我的这把剑,让我时时看到它,抚摸到它,不然我现在可能都还是意志消沉着呢”
刘备一听,自然是差点晕厥了过去。要知道,他送吕蒙这把剑,那是有它特需含义的。自古以来,刀枪等皆带有霸王之气,是为将者佩戴。而剑带着的却是儒雅之气,正适合君子所佩。所以一般有学识之人,喜好儒雅之辈,那多是佩剑而不佩刀。刘备原本还想,吕蒙弃了刀不用,正是一个好兆头,于是,就将自己的剑拿来送他,那是希望他从此可以不要一心专著武功,而能静下心来多读读书,那样文武两不耽误,全面发展,才能算得上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不然,一个将军只会整日宣扬武力而不知道运用谋略,那岂不是一个莽夫?
看到眼前的吕蒙完全误会了自己的意思,刘备赶紧纠正道:“为将者不但要有武勇,也要有谋略。只会武功,不会运用谋略的人,那样打的是死战,迟早要吃亏再说,我让吕蒙你读书,又不是让你去做学问,不过是让你多学点兵法战阵,多开开眼界,到时也就少吃点亏罢了你说你没时间,难道你时间比我还少,比孟德时间还少?我听说孟德他行军打仗之中尚且手不释卷,常说老而好学。就是我,我空下来的时候也从不敢耽搁,都还时时捧着书卷呢。”
吕蒙听刘备一说,似有所悟,赶紧点头,笑道:“我明白使君你的意思了,使君放心,我回头当好好读书,以开眼界”刘备一听,这才放下心来,免不得多说了两句:“要读,就多读读孙子、六韬、国语、春秋以及三史。”
看到吕蒙点头,刘备又道:“你先前说到更换副将一事,我看你也不要一味以武功而论,武功固然重要,但若能在那些资质平庸之辈里面找出一些学问高,肯向学的,也不失可以提拔他们做别的事,也不要因为他们武功低了就弃而不用了。他这一方面平庸,说不定别的方面他就是天才呢,所以孔子才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百**:巡军营刘备劝学
第三百**:巡军营刘备劝学,到网址
第三百九十:说京都玄德闻变
第三百九十:说京都玄德闻变
“多日不见,程公清瘦了不少”看到程普眉毛如戟,目光如炬,海下白髯抖擞,按着斩马刀立在门前相迎,刘备油然生出一股敬意,立即上前,看到他要向自己作揖,赶紧伸手往上虚托。
刘备与程普也的确是许久未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