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部分 (第3/5页)
实物更加稀少。如今的学者只能在文献上管中窥豹,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来阐述各种工艺的差异。期间难免夹带了私货,自然是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见解。
“也不用管那么多,反正知道这是一把好剑就行。”王观笑道,他只是收藏家,不是专业研究冷兵器的学者,不用了解那么透彻。
“你能这样想当然最好。”钱老笑道,又继续欣赏工布剑。
此时,水也烧好了,王观顺手沏茶。从旁边的盒子取出茶叶,他才发现钱老又换茶叶了,从茶的形态颜色来看,这应该是信阳毛尖。
钱老肯定是比较偏爱庐山云雾,但是待客的茶叶却经常更换,对此王观已经见怪不怪,用夹子取了些茶叶到壶中,再用滚烫的开水一冲,瞬时一阵浓香雾气就散发出来。鲜亮翠色的茶叶在水中飘浮,倒是给人一种葱绿的感觉。
“钱老,喝茶!”
给每人分茶之后,王观自己也端了一杯,轻轻抿了一口,立即觉得鲜爽气息十分浓厚,两地奔波产生的不适感也随之烟消云散。
这时钱老也顺势把工布剑放回剑匣之中,也轻轻举杯示意喝了口茶,然后笑道:“那个唐后行从图,没拍下来吗?”
“别提了,拍不起啊。”王观摇头叹道:“去到拍卖场之后,才知道有钱人真多,才一千五百欧元的东西,他们居然硬生生哄抬到三百七十五万欧元,简直是不把钱当钱。”
“很正常嘛。”
钱老估算了下,淡定道:“才三千多万而已,价格也算是比较正常。说起来,也是由于你存了拣漏的心思,最后发现没漏可拣了,才觉得很贵。”
“可能吧。”
王观不好意思一笑,随即有些惋惜道:“不过很可惜,图画的颜色十分暗淡无光,远远没有故宫收藏的仿品那样鲜艳。不过考虑到经历了一千多年风雨,图画还没有毁坏也是十分难得的事情,就不再做其他奢求了。”
“所以才说文物需要细心呵护,不然每一次转手,就是一次折腾。”钱老点头道:“折腾得多了,连铁架子都会松散,更何况绢纸类的书画作品。”
王观深以为然,不过有些事情也不以个人意愿为转移,总有遇上外力不可抗拒的因素的时候,那也没有办法。
其实古物的传承,说起来也是一个大浪淘沙,又兼杂了偶然性的过程。大浪淘沙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淘到最后自然剩下金子。毕竟只有好东西大家才会珍藏,不好的东西不重视,往往容易毁坏了,不过也不心疼。
当然,有的时候很珍贵的东西,却由于古人的愚昧无知,觉得稀世珍宝既然是自己生前的最爱,那么死后与自己陪葬自然是合情合理。所以很多珍宝就被埋起来了,再也没有任何的音讯,相当于失传了。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兰亭序了,有人说埋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帝陵之中,也有人说是武则天的陪葬品,反正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
不过类似于兰亭序这样的东西还好,至少大家还有一个念想。毕竟以中国人比较喜欢挖人坟墓的习惯,唐太宗也好,武则天也罢,他们的陵墓迟早逃离不了有关部门的毒手,所以兰亭序真迹最终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然而与陪葬相比,古代还有一种更加让人憎恨的习俗——殉葬!
比如说富春山居图,那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可以称得上是黄公望画作之冠,也是他创作技艺达到巅峰状态的作品。呕心沥血,历时数载,把毕生的积蓄,以及人生的感悟,都融入到这幅作品的创作之中。
画成之后,堪称神品,受到后人的顶礼膜拜。这幅作品在短短的几百年之间,被不少文人名士收藏过,期间就有沈周、董其昌这样的名家。
一转眼,明朝完蛋了,然后到了清代顺治年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