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部分 (第2/5页)
重量等,或附有考证,这为后人研究青铜器提供了比较详尽的资料。
博古图修成之后,后世流传版本较多,南宁、元、明、清都有翻刻。
“博古图的翻刻版本之中,最好的肯定是明代嘉靖年间蒋旸翻刻的版本,通行较广的则是清乾隆黄晟的亦政堂重修宝古堂本。”
此时,周老评点起来:“对比之下,万历年间的版本,确实次了一点,但是也不错了。”
“至于宣和年间的真本。”
说话之间,周老也有几分向往:“那可是稀世珍宝,可遇而不可求。”
“不仅可遇而不可求,而且忒贵。”与此同时,旁边有个大专家笑道:“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就算遇上了,也买不起啊。”
“也对。”
众人纷纷点头,宋版古籍在市场上的价格最高,这是行业内公认的事实。毕竟印刷术在宋代时候,无论是纸墨,还是排版印刷的技术,都已经趋向于成熟。这种环境下,印刻出来的书籍,经过千年时间不毁而流传到现在,价格肯定要比黄金还要高。
“幸好,我们不必买……”
说话之间,有人拍了拍王观的肩膀,笑眯眯道:“说好了,东西到手之后,要借我们研究一段时间。”
“忘不了……”王观叹气道:“也不敢忘啊!”(未完待续。。)
第1027章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
ps: 今天的第二更,求月票支持下,谢谢。
王观哪里敢忘,就算他忘了,想必周老等人也会在旁边提醒,督促。
“什么意思?”
不过,徐老倒是没听明白这个暗语,或者说有些明白了,所以想问个清楚。
“没什么意思,继续看书。”
与此同时,周老笑道:“万历年间的博古图,图文并茂,又印得十分清晰,最重要的是没有虫蛀脱页折皱的现象,也能够称得上是珍本了。”
“本来就是珍本。”
看到周老等人不想多说,徐老也没多问,而是微笑道:“不过,我从来不追求什么珍本、善本、完整本,只要是古籍,我都愿意收藏。这些流传千百年的古书非常珍贵,不像现在的书可以批量印刷,无限次出版,对于这些有一本少一本的古籍来说,经济价值只是次要的,将他们保护起来,这才是关键。”
“很对。”
一时之间,众人深以为然,十分赞同。中华文明之所以传承数千年没有中断,就是因为大家重史传书,典籍宏富,才能够把民族思想文化精髓传了下来。可以说,古籍是中华文化的宝库,每一本古书都值得细细研究。
有人藏书,那是为了炫耀,表明自己的知识丰富;有人藏书,单纯是兴趣爱好,以便时常翻阅,从中汲取更多的学问;有人藏书,却是为了保护,传承文化。这是一种递进,一些事情总该有人去做的,不然的话,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估计早就断绝了。
在看完了博古图之后,徐老又拿出了一套通鉴总类的古书。讲述的是历史故事。另外还有昭明文选、三国演义等等,无论是正统文学,还是通俗读物,他都有收藏。毕竟古代的通俗读物,能够流传到现在,都可以称得上是名家著作了。
最典型的例子,自然就是四大名著了。这些著作,在当时还被归于**之流,但是大家都知道人性,越禁的东西。反而传播得越快。经过了几百年的沉淀,自然积累了大量的人气,以至于现在的许多人,都靠这几本书混饭吃。
当然,徐老的收藏之中,不仅是这些珍贵古籍而已,另外还有一些黑老虎。
以前说过了,所谓的黑老虎,那是碑刻墨拓俗称。主要是碑刻拓本制假手法多。辨别真伪难,防不胜防,稍有疏忽便会上当,似被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