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 (第2/5页)
“今天我要给咱们战友们唱的两首歌,是没有伴奏的,因为都是我新写的军旅歌曲,没有发行,所以也找不到伴奏。首长的命令来得比较突然,我也是匆忙上场,只能给大家清唱一遍,希望大家能喜欢。”杨轶不以为意,他等墨菲下来,帮忙照顾好曦曦之后,便拿着麦克风上来。
清唱?越来越像拉歌了!
“第一首歌,歌名叫《当兵的人》,我希望通过这首歌,告诉大家我对部队、对军人的理解。”杨轶说完,酝酿一下,便开始唱了。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自从离开了家乡,就难见到爹娘……”杨轶跳过了前奏,直接开始,那洪亮又有节奏的歌声,通过音响传遍了全场。
开口第一句,那坚定又有力的高音,顿时让全场的战士们精神一焕,而那明显的节奏,仿佛有股热流开始在他们心中激荡了起来。
是的,不说歌词的意思有多么感人,就这歌声,就已经让他们觉得热血沸腾了起来。
在台下,牵着曦曦的手的墨菲也是一脸惊讶,她看着台上的杨轶,忍不住在心里为杨轶赞叹一声。
此刻杨轶的男高音唱得太好了,这根本没有什么修饰,完全就是杨轶原本应有的嗓音啊!墨菲还是知道的,杨轶原来的声音就是最适合驾驭这种军旅歌曲。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青春的年华,都是热血儿郎。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
如果前面是钢,那此刻杨轶的歌声里又揉入了柔,那“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的高音里,杨轶唱得是千柔百转,令台下的战士们都禁不住为之动容。
这首歌可不仅仅是高音!它的歌词是写得真好,渐渐的,开始领会杨轶歌里的意思后,战士们仿佛在这歌里找到了知音。
且听:“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
这样的歌词,难道不是跟王昌龄的《出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只有他们这些真正地驻守在祖国边境(西南边陲)的战士们,才知道这句歌词说描绘的边关风情,是吐露着怎么样的心酸。
不过,这也不奇怪,杨轶以前可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也是真的在边疆驻守,头枕过边关明月,也经历过边境的连绵雨季与冬天的风霜。
要不然,他如何能够写出《士兵突击》,写出《当兵的人》,这样贴近现实的作品呢?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在渴望辉煌,都在赢得荣光,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风采在共和国的旗帜上飞扬!”(注1)
这首歌满满的正能量,杨轶满腔热情地唱着,台下的战士们也是满腔热血地听着,听得浑身都是劲。
就好像他们从这首歌里,找到了自己渴望的肯定!
当兵的人,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但我们背负着守护国家安宁的责任,我们背负着保护人民安危的责任,我们将热血洒在了祖国边疆的土地上,并没有辜负父老乡亲们对我们的期盼!
尤其是这些歌词,战士们想到了每天飘扬的红旗,想到自己的青春也如同国旗一样迎风飘扬,就禁不住热泪盈眶。
这种感情或许外人很难理解,但只有他们知道,在枯燥的训练、站岗、战斗中,得到别人的认可,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
“……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咱当兵的人,就是这个样!”最后,在杨轶高亢的歌声中,这首歌慢慢地落下了尾声。
但就如同战士们意犹未尽的感觉一样,台下刚才聚精会神在听的张亚忠也转过头,跟罗宗盛说道:“刚才小杨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