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部分 (第3/5页)

恐怕早就一片唱衰的声音了。

媒体和好莱坞的业内人士也不是傻子,杜克接连不断的创造辉煌,自然不会傻乎乎的跳出来,就算想要唱衰,等《蝙蝠侠:开战时刻》上映表现不佳的时候在开启嘲讽,也不算晚。

短暂的休息时间结束,杜克又回到剪辑室,投入到后期制作当中,剪辑方面使用的依然是他的专用剪辑师麦克?道森,两人合作这么多年,只要没有意外情况,都打算将合作继续下去。

《蝙蝠侠:开战时刻》的剪辑,除去动作戏以及追车戏外,杜克都不打算用短镜头拼接的凌厉剪辑风格,将会大量使用长镜头,以符合影片的写实风格以及增加厚重感。

特别是黑夜中蝙蝠侠孤身一人的长镜头,更能突出布鲁斯?韦恩面临的处境和心理状态。

杜克对于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表演总体很满意,他确实达到了剧本对于角色的要求——布鲁斯?韦恩的外表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所作所为。

此外,影片中还有许多场景需要利亚姆?尼森和克里斯蒂安?贝尔重新配音,特别是布鲁斯?韦恩化身成为蝙蝠侠的镜头,基本都需要贝尔改变惯有的腔调,进行配音。

当然,蝙蝠侠肯定不能使用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英国腔调,无论影片的风格如何,蝙蝠侠都是一个标准的美国超级英雄。

这直接关系到影片的成败与否,杜克在北美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来就没有小看过公众对于外来文化符号的排斥。(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一章 三轮试映

除去剪辑和配音,后期制作的重点还有cgi合成,杜克在拍摄中使用了大量的绿幕场景,作为一名偏向技术流的导演,他才不在乎是实景拍摄,还是使用电脑技术合成,哪种方式最省时省力,他就会选择哪种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cgi生成技术早就不可同日而语,相反的是,模型拍摄因为人工和原材料等价格的上涨,成本反而在不断提高。

还有杜克使用的数字技术拍摄,如今也渐渐变成好莱坞的主流,使用胶片的导演在不断减少,据说电影胶片的主要制造商柯达的日子并不好过,甚至传出过要停产电影胶片的消息。

现实情况与上个世纪正好相反,胶片拍摄成本越来越高,以前昂贵的数字技术则不断下降。

虽然例如大卫?芬奇等导演坚称胶片无可取代,但新技术的发展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

“我不需要清晰的蝙蝠形象。”

工业光魔派驻在华纳制片厂的工作室里,杜克对电脑特效组的负责人说道,“乔,你们绘制的样本与我的想法正好相反。”

乔?哈特看了看手中的样本草图,那是一只很清晰的蝙蝠形象,也是很正统的蝙蝠侠标志。

不等他说什么,杜克重申了自己的要求,“我设想的影片开头,大量的蝙蝠满屏幕飞舞,只是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个大的蝙蝠的形象。”

简单说来,这是蝙蝠侠的一种象征。

深入一些,在大多数观众未经提示的情况下,初看到这种情景,应该会产生一种心理恐惧感,这也是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而之所以形成一个大的蝙蝠形象,则是为了表现一种“可利用的恐惧”,这其实是为影片之后的情节阐述埋下伏笔。

当然,最重要的是配合开头的阴暗画面,能直接带给观众影片的风格。

尽管影片的写实主义风格听起来与cgi技术完全不搭调,但技术从来都是影片的服务者。在好莱坞从来都不是技术决定影片的风格。

由于开启后期制作时,已经是一月下旬,北美每年一度的狂欢日超级碗近在眼前,《蝙蝠侠:开战时刻》想要进入超级碗中场广告,杜克必须抓紧剪出一支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