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甩锅:万历的锅 (第3/5页)
历皇帝亲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万历皇帝亲政后的二三十年间,明朝社会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逐步发展的态势。
然而,到了中后期,情况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万历皇帝因为太子问题开始凭借一己之力与整个朝廷的大臣们展开激烈对抗。这种对峙局面不仅严重影响了朝政的正常运作,更关键的是,致使其后继的三位皇帝(泰昌帝朱常洛、天启帝朱由校以及崇祯帝朱由检)未能接受全面且系统的帝王教育和培养,缺乏足够的治国经验和领导能力。
这些年轻的皇帝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时显得力不从心。最终,在短短的二十四年内,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明王朝迅速走向衰落直至覆灭。】
*******
“明朝皇帝多奇葩,这句话说得可真是一点儿都不假啊!”朱元璋心中暗自感叹道。尽管他并不清楚在那十六位皇帝当中究竟存在着多少位行为怪异之人,但仅仅只是看到像明英宗、明武宗、嘉靖帝、万历帝以及天启帝等人的所作所为时,便能够大致推测出燕王朱棣这一脉,或许因为得位方式不够正统,从而导致真正称职的皇帝数量寥寥无几。
“实在是令人惋惜啊!想当年我辛辛苦苦地培育太子长达二十余载之久,谁曾料到他竟然会在洪武二十五年因疾病而不幸离世。那个时候,我已不再拥有足够的时间去重新悉心教导另一位太子或是太孙了。”
其实,朱元璋又何尝不清楚将所有希望寄托于一人身上并非明智之举呢?然而,太子的培养与孵化小鸡截然不同。即便给予其他皇子们稍多一点儿的机会和资源,也难保不会从中涌现出第二个如同唐太宗李世民那般野心勃勃且具备卓越才能的人物。如此一来,势必会引发一场腥风血雨般的皇位争夺之战,届时整个国家必将陷入混乱不堪的局面之中。
*******
“嘉靖皇帝朱厚熜,那可是朕的亲堂弟啊,朕的父亲孝宗的亲弟弟的儿子.......算起来,如果朕没有继承人,还真就只能由他来继承这个皇位,他现在正在兴王府,看来跟朕离得很近。那么说武宗这个庙号是朕的了,其实朕还真的喜欢这个武宗的称谓,甚合朕意。”此时正在南昌的明武宗,居然开心地笑了,虽然天幕上对自己评价不高,但这一个武宗的称号就将他的一切委屈都给清除了。
******
“皆是朕之亲儿,况且常洵身份尊崇无比,乃郑贵妃所生;反观那常洛,降生之际,其生母仅是区区一名卑微宫女罢了!常言道:‘子凭母贵’,朕欲立福王为嗣,究竟何错之有?此等一众朝臣,缘何屡屡与朕作对、百般阻挠?”万历皇帝满心愤懑,全然不觉得自身存在过错,反倒将所有责任归咎于那些阻碍他册立福王之人身上。不得不提的是,论及推卸责任这一方面,万历与他的孙儿崇祯可谓如出一辙,当真是祖孙相传,有什么样的祖父,便会有怎样的孙子。
*****
【对万历皇帝来说,谁当太子那是家里的事儿。可对大臣们来讲,谁当太子可是国家大事,得按规矩来,有嫡立嫡,没嫡就立长。要嘛就别立太子,要立就必须得是长子朱常洛。就算长子朱常洛不在了,还有次子朱常润呢,怎么也轮不到三皇子朱常洵呀。
就因为这立太子的事儿,君臣之间吵吵嚷嚷了整整 15 年呢。在这 15 年里,万历皇帝前前后后逼走了四位内阁首辅,六位尚书,还有四百来号官员,就连受牵连的地方官员都多达上千人。
都说自古君弱臣强,君强臣弱。但这事儿闹到这份上,早就没了退路。咱大明可是刚烈得很,文官不惜死谏,以享受廷杖为荣 ,两边谁都不肯让步。
万历皇帝瞅着那些不听话的臣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杀也杀了,撵也撵了,可到头来,先服软的居然是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