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逃亡中的党争2 (第1/3页)
【话说那永历政权,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常常只能选择四处奔逃,以避开清军那锐利无比的锋芒。如此一来,永历帝的行在所自然也就与朝廷当时的局势紧密相连。
当李成栋集团反正之后,永历皇帝便将其驻跸之地定在了广东肇庆。这一时期,楚党的人物袁彭年、刘湘客、丁时魁、金堡以及蒙正发等人趁势而起,牢牢地把控住了朝政大权。他们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声名狼藉,被人们称为“五虎”。
其中,尤以丁时魁为代表的楚党最为嚣张跋扈。他们对于吴党的大臣们极力打压,丝毫不留情面。更为甚者,就连至高无上的永历皇帝,他们也全然不放在眼中。常常对皇帝下达的命令视若无睹,弃之一旁。若是他们上疏言事而未得到皇帝的同意,便会接二连三地继续上奏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直至迫使皇帝不得不屈从于他们的意愿。对此,永历皇帝虽然心中恼怒,但却又无可奈何,只得暗自叹息。
公元 1650 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在清军如潮水般汹涌的军事压力之下,永历帝被迫踏上了逃亡之路,一路奔波来到了广西梧州。此地乃是陈邦傅的势力范围,随着永历帝的到来,整个朝廷的风向瞬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其实,早在很久以前,永历皇帝就已经对五虎仗着李成栋手中强大的兵权而肆意妄为、飞扬跋扈的行为感到极度不满。因此,当他抵达梧州后,毫不犹豫地下令将丁时魁、刘湘客等五虎成员逮捕入狱。然而,此时的永历朝廷内部早已深陷政治党争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文臣武将们为了各自的权势和地位,纷纷选择依附于不同的势力派别。有的依靠东边的勋贵,有的则攀附西边的藩镇,他们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根本不可能为了共同抗击清兵的入侵而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永历皇帝在迁回梧州之后针对五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本质上来说,不过是各个勋镇为了争夺朝廷的最高权力而引发的一场激烈内讧罢了。想当初,朱由榔还身处肇庆的时候,五虎可谓是威风凛凛、神气活现,不可一世。但当他们跟随皇帝一同踏入陈邦傅的地盘之后,却仿佛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荣光,立刻变得失宠落魄,受尽屈辱。】
******
看着永历政权此时已经陷入了困境,如同风中残烛般摇摇欲坠。永历朝的那些文臣们在这种寄人篱下、任人摆布的局面下,显得无力回天,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危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历史的洪流逐渐淹没他们曾经辉煌的大明王朝。
大明各时空的文臣们,尤其是明宣宗以后的文臣们深受打击,心中充满了失落和沮丧。在大明政治体制中,文臣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拥有决策权,可以左右国家的大政方针。然而,现在这些文臣们却不得不低头向武将们屈服,听从他们的指挥。这种颠倒乾坤的变化让文臣们感到无比的屈辱和无奈。
文臣们一直以来都是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精英,他们以才华和学识为荣,自认为能够掌控国家的命运。但如今,他们却发现自己无法改变局势,只能被动地接受现实。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对于未来充满了迷茫和不安。
更为可悲的是,当大明面临灭亡之时,文臣们才意识到自己同样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原本以为只要依靠朝廷,就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但现在他们明白,一旦朝廷失去了权力,他们也将陷入绝境。而朝廷所依附的军阀势力则成为了他们生死存亡的关键。
******
【永历帝刚刚登上皇位之时,其统治局面与弘光时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不但规模小得可怜,甚至连皇帝暂时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都无法固定下来。当时,国内军阀们相互混战不休,而来自北方的清朝军队则步步紧逼,不断向南推进。在这内忧外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