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南明准备纳贡了 (第2/3页)
是忘了跟君父的不共戴天之仇,更不是违反纲常的“自己当皇帝”。而且南明政权拥立的皇帝朱由崧那是完全有继承皇位的合法性的——神宗的孙子,光宗的侄子,还是崇祯皇帝的哥哥呢——简直就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还一直强调朱由崧即位那也是得到了江南百姓热烈拥护的,听到朱由崧即位,江南的老百姓都在路边欢呼,声音能传出好几里地,大臣们也都劝他当皇帝。
第二,是对满清政权出兵剿灭流寇的感激。大清“赶走逆贼,为我先皇举办丧礼,清扫宫廷,安抚百姓,废除剃发令”等等一系列操作,都表明满清政权没忘了明朝,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义之举呢。作为大明的臣子,“那是个个伸长了脖子向北边,又是磕头又是作揖”的感恩戴德呢,而且朝廷在八月份就派使者北上犒劳清军啦。
第三,针对多尔兖指责弘光的大臣们贪图虚名,史可法解释说,当知道流寇作乱、皇帝驾崩的时候,南方的臣民们,那是个个咬牙切齿,恨不得把东南的兵力都召集起来,立刻去把仇人给消灭掉。南明政权成立以后,并没有趁着清军在北京整顿军队的时候,在江南坐享其成,而是皇帝朱由崧天生英勇神武,时时刻刻都想着报仇雪恨,才监国没几天,就命令史可法到江北统率军队,定好日期西征(本来是北征,因为此时李自成已经被清军赶到了陕西、湖北,再叫北征就不合适,只能说是西征了)。
第四,面对多尔兖的诱降和恐吓,史河法那叫一个坚定,直接表明了南京方面的原则和立场。他巧妙地从满清政权自己宣扬的“义”出发,回击了多尔兖的威胁,还说啥“兵以义动”。要是满清政权敢趁着咱有难,抛弃友好,崇尚仇恨,觊觎咱这大片土地,那就是有头无尾,开头讲道义,最后却为了利益,会被贼人耻笑的哦!同时呢,南明政权那可是朝气蓬勃,斗志昂扬,文武群臣都很团结一心,军队将士们更是咬牙切齿,枕戈待旦。南方的忠义兵民,一个个都有报国捐躯的心,他史可法自己也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是在暗示满清政权,别打江南土地的主意,可别轻举妄动哦!
第五,史可法还表达了和满清政权联合出兵西讨的愿望。他在信里说,“现在这逆贼还没受到上天的惩罚,听说又要在西秦卷土重来,正图谋报复呢”,这不仅是明朝的血海深仇,也是满清政权“除恶未尽”的隐患。恳请清廷继续保持坚定的“同仇敌忾”,有头有尾,和南明“一起出兵讨伐,向关中问罪,共同砍下逆贼的脑袋,以泄心头之愤”。这样一来,满清政权的义举将会流芳百世,弘光朝廷肯定会知恩图报,“竭尽全力”,从此以后两国“世代友好结盟,传承无穷,岂不是美事一桩”。
在回信中,史可法反复强调本朝的特使早就出发了,过不了几天就能到达燕京,献上礼物表示敬意,希望能和满清政权结成兄弟之盟,共同攻打大顺军。
虽说多尔兖和史可法来往的这两封信有不少内容都是些外交辞令,但还是能清楚地看出满清政权已经不承认南明政权了,甚至还拿武力来威胁,要求南明赶紧去掉国号投降。而史可法的回信虽然“言辞强硬”,把南明说得那叫一个人心振奋、奋发图强,可面对实际上已经腐朽不堪的朝政,他显然是心里没底,再厉害的巧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缺少有力的行动来保障,再多的豪言壮语也是白搭。
起初呢,南明政权一直觉得多尔兖进占北京,是因为吴三桂听说京城沦陷后,“哭着求着”让清兵来剿灭“流寇”。所以对于清军的到来,南明政权根本没当回事儿,直到听说满清政权到处派兵,还有南下的趋势,这才觉得有必要跟清军结盟,搞个盟友关系,于是就有了一厢情愿的和谈想法。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马士英提议重新启用崇祯时出使过满清政权的原任知县马绍愉等人,让他们再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