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5页)
饮而尽。喝了之后,他觉得味道有点儿不对劲,于是便问店主的儿子:“这水也没开,茶也没味儿。”小掌柜说:“老爷,茶,还是天天为您准备的上等龙井;水,还是扑腾扑腾泛沸花的开水,怎么能没味儿呢?”一连好几天,这个小店的茶水味道都没有变化,县太爷便不再来了。于是小茶馆又恢复了往日的兴旺。老掌柜便问儿子:“县老爷为什么不来了?”儿子机灵地一笑,说:“我给他沏茶,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原来,县太爷喝的是不开的茶水,怪不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 想看书来
名词杂谈(25)
从那时候起,这句话就跟这个故事一样,四下传开了,越传越远。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的意思就是接受了别人的好处,吃了别人的东西,办事时便会感觉理亏而给予照顾、有所偏私。句中的“短”字是由其本义缺点、短处引申出来的“理不直,气不壮”的意思。
春秋时期,鲁国的相国由公仪休担任。他这个人别的嗜好没有,就是特别喜欢吃鱼,于是那些想要巴结他的人便不断地送鱼给他。但是公仪休对于他们的馈赠一概不接受。他家里面的佣人便问他:“先生十分喜欢吃鱼,但是您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献礼?”公仪休义正词严地说:“正因为我喜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他们的馈赠。如果我接受了别人的鱼,在以后的办事过程之中一定要迁就别人,这样就会歪曲法律,执法犯法就有被罢黜的危险。如果我的宰相被罢免,即使再喜爱吃鱼,这些人也一定不会送鱼给我了;而我自己也没有能力去买鱼了。如果我不受鱼,就不会徇私枉法,这样就不会被免职,不免职,即使爱鱼的嗜好一辈子不变,也能长期靠自己的薪俸来买鱼吃。”这些话说得很实在也很在理。
这就是“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的出处。
“宰相肚里能撑船”是怎么来的?
“宰相肚里能撑船”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这个成语的出现还和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有很大关联呢!
相传,宋朝宰相王安石的婚姻一直不美满,丧偶、再娶、又离异。为此,他感慨良多,作七绝以抒发心底的惆怅:
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
不得春风花不发,花开又被风吹落。
他中年丧偶后,曾一度不想再娶,后经人撮合,娶一妾名姣娘,但是并没有把她扶为正室。姣娘出身名门,十分聪慧,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精,是一个色艺双全的才女。婚后,王安石身为宰相,又忙于革新变法,故淡于夫妻生活,令姣娘十分寂寞。姣娘正当妙龄,空对日月,日子一长便耐不住寂寞与家中的一名年岁相仿的仆人勾搭成奸。这事传到了王安石的耳里,王安石很生气,有心训斥姣娘,法办仆人,但又苦于无凭证。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姣娘与仆人在屋内*,当时王安石在门外,里面不时传来姣娘的浪笑之声。当时情况下,王安石忍住了自己的愤怒,他也怕自己的家丑外扬,于是他假装在离屋子很远的地方发生声音(其实是故意用一个竹竿把树上的乌鸦惊走了),以便让屋内偷情之人得悉。果不其然,屋里面的男的从后窗逃跑了。事后,王安石假装没事,仍与姣娘谈笑自如。过了几天,正是中秋之夜,王安石便想借着过节规劝一下姣娘,让她老实安分点。于是王安石便写给她一首诗:
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
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
姣娘是个绝顶聪明之人,很快就品出了诗中的含义。她其实早不想这么生活下去了,于是她便回信给王安石道:
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过半年。
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