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3/5页)
公元1057年二月,当沈绛一行人还在长安忆苦思甜的时候,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王安石从汴梁外调知常州事、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继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多年的地方官经历,使王安石认识到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宋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所以变法之种已在他心中萌芽。
睿王赵允成因通敌叛国被太子一党连根拔除,除去了赵宗实心中的一根刺,也为将来登基铺平了道路。
历经六个月零十三天,时值仁宗嘉祐二年,四月,沈绛等人终于长途跋涉来到都城汴梁。到了汴梁,众人收拾好行李,整理好仪容衣冠,苏洵带着两个宝贝儿子去拜会欧阳修,而沈绛则去了汴梁城南的繁塔寻程家二兄弟讲学的地方。
远远的,沈绛就能听见朗朗的读书声,间歇还有高声讲解的声音。
沈绛拐进寺中时,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人山人海,全都是来听学的,这二兄弟果然真真不简单。
沈绛找了个角落,往台子上看去,台上两人年纪和自己相仿,小的那个可能比自己还小。但是号召力真是不一般啊,年纪轻轻的就能使这么多人都来听课,教育果然还是要靠他们才能普及。
待人群散去,天已擦黑,沈绛看两兄弟也极尽疲倦,便不想打扰,转身退出天清寺,却被个壮实的人撞个满怀。
“咦?”那人疑惑地拽着沈绛来到光线好的地方。
“果然是子谦贤弟,见过我那两个不争气的徒弟了?”是周敦颐,哦不现在还是周敦实。
“还没有,我看了他们的讲学自愧不如。”
“子谦弟何苦如此自谦,我和他们说了你的事,他们都巴望着能见上你一面呢,和我进去吧?”周敦实也没给沈绛拒绝的机会,拉着他就进去了,呃,沈绛想,这可是见偶像啊,不要这样唐突吧。
“颢儿、颐儿,这就是我经常对你们提起的沈清。”周敦实拉着沈绛进了寺内大殿,正在忙碌的程颢、程颐二兄弟,听见自家先生的声音,急忙行礼,听到眼前这个清秀少年便是先生经常赞不绝口的沈清都有些惊讶,如此年轻,和自己一般大小竟然能如此受先生赞誉,可见见识非凡。
还没等二兄弟和沈绛寒暄,就听得门外僧人通报:“翰林学士欧阳修前来叨扰。”
二兄弟一阵慌乱,虽说这欧阳修现在的官职不大,却是文坛领袖,在文坛的声望极高,兄弟俩在汴梁讲学这么久,成效虽甚大却还未得到欧阳修亲自前来视察,只有寥寥贺文送来。所以现在欧阳修即将出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受宠若惊。
“学生见过欧阳大学士。”周敦实竟然也将这个只大他10岁的人唤做老师,可见欧阳修这泰斗之位坚如磐石。
“呵呵呵,都不必拘礼不必拘礼。”欧阳修长得颇让沈绛意外,是一个笑起来很秀逗的老头子,比张方平看起来更多了些可爱。几人寒暄了几句,沈绛注意到了,跟着欧阳修一起来的还有刚才分手的苏轼苏辙二兄弟,他俩也看见了沈绛,沈绛伸出两个手指头,摆了个“耶”的手势,这是只有他们三个还有小赵顼才知道的手势。看了沈绛在大师面前还这般泰然自若顽皮搞怪,连一向谨慎的苏轼都绷不住,冲他咧了个微笑。于是沈绛更是得意地笑得如沐春风。
“听说二位贤侄近来在汴京讲《周易》,影响甚深。”欧阳修似是注意到了沈绛的小动作,看了他一眼,却没有点破。“对于《周易》我也有点研究:其说虽多,要其旨归,止於繋辞明吉凶尔,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数说者,其略也。其馀辞虽小异而大旨则同者,不可以胜举也。谓其说出於诸家,而昔之人杂取以释经,故择之不精,则不足怪也。谓其说出於一人,则是繁衍丛脞之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