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4页)

和木县丞却是知晓,这杨知县一来青门县便狠狠地得罪了徐进嵘的。如今瞧这两位如此一团和气,一时有些目瞪口呆起来。只这两位,哪位都是得罪不起的。故而虽是心中暗自生疑,只不过各自交换下眼色,静观而已。

一番问候后,话题自是围着那修筑海塘之事展开。万桥知县叹了一番青门县糠麸定塘基的妙策,笑道:“听闻此等妙策竟是出自杨大人,实在是令我等钦佩万分。”

杨焕瞧了眼徐进嵘,见他正炯炯望着自己,嗯哼了一声,表示此等小事一桩,不在话下。

徐进嵘笑道:“此法子听着虽简单,却是绝妙。若非极其聪明之人,哪里能想得出。徐某不才,有些好奇杨大人是如何想出此等妙策?”

他既是如此说话,另两个知县自也是同声应和,齐齐追问。

杨焕皱了下眉头。他那夜里只顾想着怎生压倒许适容亲热,一时倒是忘了问她缘何想出。此时被人问起,一时有些应不出来,正想打个哈哈混过去,突想起自己前日路过个海边盐民家中歇脚喝水时看到的一幕,灵机一动,笑眯眯道:“不过是偶然见到本地乡民喂猪的桶沿上漂着一圈稻糠,这才想出的此土法子的。实在是上不得台面。叫各位见笑了。”

那二位知县听罢,自是连连夸赞,徐进嵘亦是笑了下,瞧了眼随行而立的管家。

能家便是前次为了徐大虎之事来过一次的那位。见家主看向自己,急忙稍稍出列,对着坐上诸人行了礼,这才恭恭敬敬道:“我家三爷前些时日虽人在州府,只却一直家乡里的修堤事宜。听闻杨大人统领有方,如今进展顺利,心中甚至欢喜。只前两日得知修堤银钱有些短缺,若这造福万民之事因了银钱一项受阻,实在可惜。故而今日冒昧将邻县二位大人一道邀来到此,为的就是这修堤的事。”

邻县那两个知县被徐进嵘派人请来到此,也未提缘由,路上稍稍问了两声,见对方不提,慑于徐进嵘的威势,也未敢多说什么。自进门落座后到如今,一直就有些摸不着头脑。此时听徐家的管家提起这茬,精神一振,两人对望一眼,俱是齐齐看了过来。

徐管家顿了下,这才接着道:“我家三爷的意思,这修堤短缺的银钱,俱都由我家三爷应承了下来。不知三位大人意下如何?”

那徐管家说完,不只巨渡万桥知县目瞪口呆,连杨焕亦是有些惊讶。青门一地,前次虽有民众自发捐募,后又从一十六户豪绅处歪了些银钱出来,只比起预算,仍有三万左右短缺,加上邻二县,若真要全部应承下来,没个十万贯,只怕是解决不了。

杨焕听得那徐进嵘昨日递贴,今日上门竟是要来送钱的,确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看了眼那徐管家,见他说完话后站那里,面上神色虽仍失谨,只眼底里却有抑制不住的微微得色,反观那徐进嵘,坐在那里却是面色如常,见杨焕看自己,对上了他目光,朝他微微含笑点头。

杨焕想也未想,下意识地便要拒了。只他还未开口,边上另两位知县已是齐齐站起身来,朝着徐进嵘谢道:“我等虽从前未与徐大人谋面,只也听闻大人为人豪爽仗义。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大人如此慷慨大义,造福乡里,实在是我三县百姓之福泽,叫我等景仰不已啊。”

徐进嵘看了杨焕一眼,这才开口道:“二位大人言重了。我虽长居州府,只青门乃我祖地。家母前些年虽随了我迁居至州府,只久居不惯,又年事已高,思念乡土,日夜想要归迁。我因担心水患,无奈阻拦,家母不喜,时常责骂不孝,甚是惭愧,心如油煎。此次听闻杨大人意欲重修海塘,正中我心意。海塘若得坚固,我自当可放心由了家母之意,迁回祖宅安养过老。前日与陆大人闲谈,偶然得知乡里筑塘银钱短缺,我虽并无大富,只无论如何,也欲竭尽全力助此一把,万万不可因了银钱短缺废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