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5页)

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速度当然非常重要。不过,我们玩得最透彻的乒乓球中,对“快”的理解是这样的——速度是相对的,通过“慢”与“快”的对比使慢得更慢,快的更快,这就是一个“节奏”的问题。乒乓球并非一个速度。

因此,中国足球要想真正解决体能问题,必须解决节奏问题。

节奏是要靠控制球来掌握的。比如传球,我们这些年往往讲究什么“一脚传球”,其实一脚传球是个“理念”,大概是指在进攻时机恰当时发动攻击的简洁程度。但多数时间内,运动员还是需要适当的控球和相互之间的往复传接,不应强调简单直接的“向前”。盲目的向前,就等于跟对手拼身体、拼速度、拼体能,这恰恰都是中国足球真实的弱点。

巴西队在这个方面作的最好,无论男足女足,他们在掌握控球与发动进攻的时机上比较到位。我注意到,巴西女足在昨晚的比赛中控球时间达到了60%,她们几乎完全控制了比赛。

我们的队员必须明白,足球比赛的90分钟之内,也许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用来完成射门。并非每一次触球都要直指对方命门,事先的铺垫应该先做足,“像剥开一枚煮熟的鸡蛋一样”撕开对方的防线。

当然,我们的女足踢得相当漂亮,这不是恭维,她们有机会获得胜利,尽管结局很惨。正如马晓旭所说的那样,也许前几次射门成功的话,结果就不会这样了。

不得不说的是——在与玛塔的较量中,我们的假小子马晓旭几乎完全落于下风,碌碌无为。

巴西女足的胜利是玛塔的胜利。如果,如果有如果的话,没有玛塔,就没有目前的这支巴西队,她们未必比中国队强。玛塔是她们的灵魂,而中国队目前则没有这样的灵魂人物。

这也是马晓旭的世界杯“故事”。除了在第一场比赛中有一两脚远射之外,她并无任何突出之处。尤其是昨晚的比赛中,她的倒地和拖泥带水的盘带令人无法忍受,毫无建树。其实,昨晚才是真正需要她的时候。

马晓旭是中国女足“男子化”呼声最高的时期的产物,她确实具有男孩的体格与风格,可惜,她太不够细腻了,而且缺乏中国女足传统的配合精神,这与巴西队员的对比中体现的比较明显。然而与欧美强队相比,她又不够强壮。不知道这一尴尬的情况马良行与裴恩才们会怎么看?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球员?或者说为她们塑造什么样的风格?

多曼斯基目前无法改变中国女足这种局面。也许,我们只能期待毕妍能够成为玛塔那样的球员。中国女足在很多位置上并不差,她们有激情,有能力,或许只是在等待一个刘爱玲、孙雯那样的人。

我现在担心的是,马晓旭不要成为董方卓。

为何球员不可以砍?

1、为何球员不可以砍?

昨晚;一位昔日和我并肩作战的兄弟突然在QQ上告诉我:"大连那边出大事了!!!"

我当时也有点惊讶了——徐明像当年的王健林一样退出了?而且在退出之间干了一票大事,让中国足协不好收拾?要么是大连方面请来了弗格森之类超级巨腕,来重整旗鼓。抑或是球队黄金周期间集体出去游玩,乐极生悲,全军覆没?……

正猜想中,那位兄弟又告诉我:“权磊被砍了!”

我想在电脑的那一端,他一定是既惊讶又惊喜,嘴巴半天没有合拢,手指都忘了敲键盘了。作为一个正效力于西部媒体的足球记者,听到出那么大的事之后,当然会有点惊喜。

SORRY!我当时正忙着,鲁能泰山正和上海申花踢得不可开交。尽管我现在对中国足球已经十分麻木,但毕竟这是专职工作。后来,我还恶毒地想:“那孩子被人彻底的废了?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