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部分 (第4/5页)

报巴旭起求援兵,一面在广昌城外组织防御。

“兵不够!?咱们有兵!若不是鞑子来得急,咱们怎么也不会被三四千清兵夺了城!”

“乡勇都在!就是少人统筹,陈防御,你来当元帅!咱们广昌人淹也能把清兵淹死!”

院事们鼓噪而起,接着十来个乡镇的主薄、巡检和乡尉都聚了起来,拿出厚厚一叠名册,看得陈廷芝眼睛都差点直了。

官府下乡已在江西推行多年,各乡建制齐备。随着各省兵备道的建立,由枢密院统管的乡勇体系也渐渐完善。乡镇区下不仅有负责治安捕盗的巡检,还有负责乡勇团练的乡尉。乡尉是县尉派驻各乡镇区的属官,负责预备兵员登记,乡勇组建和基本『操』练。统归一省兵备道管辖。

江西兵备道是由江西招讨使贝铭基兼任,陈廷芝作为防御使,只负责前线边防,对地方兵制并不熟悉,所以他看到名册上,县中乡勇竟然有六千之巨,那份震惊怎么也掩饰不住。

“其实没有六千,名册里包括了县城中已经被打散的乡勇,还有一千去了建昌府,再除去有事在外,或者伤病不能行和联络不到的,估计能凑足三千,这都是『摸』过枪,打过靶的。”

十来名乡尉纷纷攘攘地说着,陈廷芝就觉一股幸福感充盈心胸,一县能凑出三千受过基本训练的乡勇!?

“三千够么?还少的话,但凡丁壮,咱们都召集起来,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咱们广昌人虽少,可男人都是靠得住的!”

院事们见陈廷芝发呆,还以为他嫌人不够。

“够够够,足够了!就是这钱粮……我会找巴经略想办法解决,但眼下要凑人头,粮草就得有准备。”

陈廷芝赶紧应下,有三千受过训练的乡勇足够,拉来那些枪都没『摸』过的反倒碍事。而且……他可是口袋空空来的,聚起这三千乡勇,薪饷粮秣怎么解决?

“照着《兵备法》来办啊,乡勇只要没出县境,就由一县自己解决粮草。出县入府,就由一府解决,要拉到府外,才是巴经略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巴经略愿意补贴的话,那是再好不过了……别的不说,咱们广昌遭了这兵灾,田产税就该由省里补贴了。”

院事们倒是很熟悉《兵备法》,毕竟是跟他们平日事务息息相关,包揽下粮秣的同时,也不忘为一县争取利益。

陈廷芝心中大石落定,怪不得建昌府那边还能坚持,原来是靠着《兵备法》,兵员和钱粮都还不愁。

接着乡尉们开始强调困难:“枪不够,军械库在县城里,还存着上千枝比四年式还老的佛山局造,现在全便宜了鞑子兵……”

“我来解决!不就是枪么?青浦货仓里堆得满地都是!”

陈廷芝大手一挥,国中人马都少,可火枪绝对不缺。

就在陈廷芝汇聚广昌一县的乡勇时,巴旭起细细研究了《兵备法》,这才醒过了神,原来朝廷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看他们这些主官能不能把这网收上来。

《兵备法》不是全新立起的规制,而是将多年来官府下乡的组织力再延展到了兵事上,但凡一县一府有难,只要能将乡勇动员起来,再有人居中协调,就算不能力敌大军,也能固守待援,争取到时间。

将兵备道这一套藤蔓扯了出来,巴旭起也如陈廷芝一般,震惊地发现,他居然能在赣州、吉安、南安和宁都四府二十多县里汇聚出十万乡勇,十万……

这当然只是纸面上的,乡勇是有业之人,有在外做工务农的,有伤病意外的,能动员出两三万就已是极限。将这些乡勇动员起来,就意味着江西一省的劳力会严重匮乏,而且还会因调乡勇出县境,让江西一省钱粮大亏。可江西若是都保不住,再有劳力,再有钱粮,又有什么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