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部分 (第4/5页)

群挤满。

长沙郊外,段国师文正公墓,段家族人齐聚墓前,供上香烛,火盆中,报纸正渐渐化作飞灰,英华举国北伐的通告似乎已沉入九泉,告慰生时未能见到此景的段弘时。

南京南海县一处宅院里,年逾八旬,病卧在床的屈明洪对身边家人道:“我可以安心去了”,傍晚,老人辞世,脸上还浮着笑意。

承天府白城学院,鬓发已白的李朱绶召集一院学子,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说学子们生逢其时,竟可亲眼目睹南北一统的大事。

年轻气盛的学子们热血鼓噪道:“这等盛事,学生们怎能旁观!不投身其中,为此大业出一分力,这辈子都难心安!”

李朱绶哈哈笑道:“正合老夫之意!我们白城学院人才济济,定能助北伐大军一臂之力!”

不止白城学院,黄埔学院、越秀学院、龙门学院、佛山钢铁学院、东莞机械学院等数十座官办学院,以及三贤书院、岳簏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等民办学院都纷纷上书,要求随军效力。

一国动员,军民协力,皇帝在社论中的倡议,不仅在政府层面施行,民间自发之势也是汹涌如潮。往日那些反对北伐,或者对北伐漠不关心的,在这种全民狂欢似的热潮中,也被动或者主动地投身大潮中。

即便历来以清醒自居的各家报纸,也都在互相串联,探讨着怎么更深介入北伐大业的路子。他们已不满在后方等着战事消息,满心想着随军上战场,亲自传回第一手消息。

东莞九里镇,也就是两年前,那位向汪士慎投书,揭发工奴事的暗牙所牺牲的地方,王驿正换上他的红衣制服。扛上火枪,妻子帮他整理着衣衫,虽没说什么,却是泪眼婆娑。

几个该是他儿女的年轻人立在一旁。也都一脸凄然,最大的一个出声唤道:“爹,为什么不让我代你去,父有劳,儿相代啊……”

“闭嘴!”

王驿正中气十足的叱责激得空气嗡嗡作响,“你才十七岁,连当兵的年纪都不够!再说了。这事你也代不了!我这辈子,就欠着这一桩事!”

他再看向妻子,语气柔和下来:“他娘,这是大好日子,就别哭哭泣泣的了。鞑子兵最厉害的时候都没把我怎么着,现在还有什么好怕的?”

告别了家小,王驿站来到镇子中心的广场里,这里已聚了几十人。大部分都是四五十的半老头子,身上红衣之色深浅不一,都已褪色。但众人都列着整齐队伍,满脸兴奋。

见到王驿正出现,一人喊道:“立——正——!”

哗啦一声,众人整队,枪上肩,腰挺直,齐声道:“哨长好!”

王驿正叉腿负手:“兄弟们好!”

接着他大声道:“兄弟们,我们……终于要北伐了!”

九里镇,由昔日龙骧军退伍老兵所开拓的兵镇里,这一日。呼喝声直上云间:“北伐!”

金陵府**县,县学操场上,学子们正等着他们的武学夫子,可现身的却是一位摘了领花,肩上无星的退伍红衣,臂章上的羽环飞剑标志昭显着此人所在部队的荣耀。

“你们的夫子要上战场了。要圆等了二十年之久的梦……”

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红衣难掩心中喜悦,让学子们直呼不可能,平日把他们操练得欲仙欲死的阎王脸,脸上怎会绽放出如此灿烂的笑脸?

“夫子大战清兵的传说,竟然是真的?”

“夫子能不能带我们一起去!?”

“夫子真是羽林军的?以前我们真是错怪夫子了!”

“夫子还会回来当我们的夫子吗?”

红衣哈哈笑道:“当然会回来的,还会把鞑清皇帝的龙椅扛回来,让大家每人都坐着玩玩!”

他仰头看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