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4页)

,中华文化史上演了一出“皇帝无情,婊子有义”的诙谐剧。内心孤独的柳永最后在孤独中凄凉而逝,身无分文的他竟然还是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

苏轼,苏东坡,宋词豪放派的带头大哥,这位也是名头很大的才子,王安石变法后,*当立,而苏东坡似乎不偏不倚,做中间派,不想掺这“混局”,认为“京官不好当”,自求外放,便去了杭州做通判,后因乌台诗案,打入死牢,险些人头落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又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赵宋皇帝神宗一死哲宗立,*倒台,旧党重来,苏轼又自求外放,又回到阔别十六年的杭州任太守,后又被朝廷召回,却因政见不同,又被流放。谁知新旧两党搞起“拉锯战”,*卷土重来,又是一顿政治暴打,贬到广东惠州去了,接着又是海南岛,真是贬到天涯海角。后来诗画皇帝徽宗即位,才召回开封,结果死在归途之中。

陆游,陆放翁,属于多产型文学才子,才子中里中最有血气的一位,一生都想图报国,而立之年考进士,明明是状元及第,用俗话说就是陆大才子揪住了海*,结果竟输给了秦埙。典型的背影输给了背景的案例:陆游身后有的是背影,黑乎乎一片,充其量是江南才子罢了;而秦埙身后有的是背景,风光无限,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鳌头占不上手,占龟背就难!陆才子就这样给秦桧这个从头烂到脚的坏货儿给废黜了。后来时来运转,皇帝算是施舍他个进士出身。他的仕途是一塌糊涂,一生不肯屈服于主和派,但是无论他依靠主战派的任何一方,结果也都不大好,都是失败、被贬、被耻笑,弄得青鼻灰脸,只得自谑为“放翁”,直到乘鹤西去见孔大圣人时还想着“但悲不见九州同”,令一咏三叹,真是空负一腔报国热情。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文人地位沦落了,元、清是少数民族对多数民族的“大一统”,文化心理上自卑自然会对代表先进文化的群体——读书人异常刻薄。而朱元璋是草根皇帝,属于苦大仇深,翻身做了主人,自然也会对有心理优势才子发动一场场血腥“征服战”。所以,这个时期的才子们过得最压抑。)

关汉卿,“杂剧班头”,“生而倜傥,博学能文,多才多艺,滑稽多智,蕴籍*,为一时之冠”,如此出众人物竟混迹于行院勾栏,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自嘲。一生与官场绝缘,只是大元朝太医院一个普通医生而已,可谓弃医从文的鲁迅的革命先驱。虽然没有“学而优则仕”,却成为“元曲”的带头大哥,开辟中国文化新领域。

王冕,元末通儒,幼时家贫,放过牛,属于贫寒士子,屡次应试不第后,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他奇装异服,有“狂士”风度,堪为杨二疯婆祖宗十八代,经常头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穿木齿屐,手提木制剑,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或者骑黄牛,持《汉书》诵读。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作府吏,冕宣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有关汉卿种子色彩,后朱元璋带兵逼他出山,他不从,一代通儒竟莫名奇妙的作古了。

高启,明初大才子,“吴中四杰”带头大哥,无非是给苏州知府魏观写个上梁文,讨杯薄酒喝喝,一不小心写下“龙蹯虎踞”四个字,成为现行反革命,结果腰斩弃市。腰斩本就是拦腰砍断,卸成二块罢了,而草根皇帝朱元璋哪肯让反革命分子这么好死,下道圣旨要求将高启同学卸成八块。有野史说,卸成八块的高启竟一时死不了,手醮自己的鲜血,连写三个“惨”字。的确很惨。

徐文长,中国式梵高,生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他一生遭遇可惟“落魄人间”,出众之才却八次乡试名落孙山。入幕胡宗宪,参加东南沿海抗倭斗争,屡出奇计,搏得“东南第一幕僚”,后严嵩当权,胡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