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4页)
分包,接下去工作就是他门生的事了,经过复制、粘贴;拼凑、组装,砸出块“砖”来,说是“成果”,钱财到手,项目分成,皆大欢喜。一言概之:专家砸砖,砸死学术,抱回金砖。
这些事情我看得多了,比如浙江大学旅游学院周玲强教授做《中山中路旅游指导规划》,看到设计文本的电子稿,晕死,到处都是“复制、粘贴”的痕迹,也太不负责了。此人甚吃香,抱得政府项目金砖无数。
最后,反思一下素质教育:
我们提出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素质到现在,没有素质出诺贝尔奖;素质到现在,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根本不是培养人。培养人么,求真、求善、求美是基本要求吧。而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为什么“真”不起来,做起事来弄虚作假;为什么“善”不起来,得势者贪赃枉法,得财者为富不仁;“美”不起,相继成为丑陋的中国人。这不能不说是个失败。
其实,我们的教育喜欢“格式化”掉人才,不大喜欢剑走偏锋的偏才。有做学术潜力的人却非此类课程的成绩不过关,拒之以门外。人才少,天才更少,我们总不至于要他们是全才。说说年轻一辈,韩寒吧他偏课的,七门功课不及格,却文采出众,深得人们喜欢。
关于中国教育“格式化”人才,我深有感受。大学时期,我特别喜欢搞比较文学的,阅读大量的中外文学,并形成了不少的学术观点,论文导师也垂青,喜欢点评我写的文章,我也想继续我的钻研,但因为英语太差,便一票否定,连学位都没有给我,何谈前进之路?如果那时,浙大能够不拘一格,录用我这样的偏才,以我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爱思考善比较的特长,形成自己观点的人,弄几篇论文,混个博士不在话下的。我也一直在思考,我学英语有什么用,难道英语好,就一好万好?英语不好,就万事“OUT”了?
论文已死,学术将亡,而矛头直指的却是中国的教育制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何不让金庸好好的回家
作协不算得好池,王幸福(王兆山)、余含泪(余秋雨)、郭抄袭(郭敬明)之流都在里面,个个都背顶龟壳,脸皮厚得要死,伸缩自如,掀风作浪,混得如龟得水,不亦乐乎。所以,很多人对作协采取抵触心理,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心理,不用见怪。
如今爆出新闻,金庸要加入作协。于是,举国哗然,有人纳闷,有人鄙视,有人作壁上观,总之有贬多褒少,言下之意就是金大侠走火入魔了,不甘寂寞,寿多自辱,就差骂他“老而不死”。
想想金大侠也决非池中之物,打造出中华武侠的传奇,论其作品的传播度,从古至今唯有宋词婉约派带头大哥柳永与之相提并论,可谓享誉文坛,名利双收!现在,金大侠差不多可以寿终正寝了,为什么要挤进这王八池,去谋一身紫红袍式的龟壳?于是乎人们便怀揣着各种猜想。
对于金大侠加入作协,我觉得很正常。想当年,前中国文化部长茅盾同志,临终前曾恳切地向党提出“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荣耀。”金庸入池和茅盾入党,是同样的心理:归宿感!
其实,金大侠加入作协也没有什么,这是他的选择,他有这个自由。金大侠毕竟是中国人,是浙江人,是海宁人,无论他走到哪里无法抹去的这乡土标签。现在,老人家出外打“文学创作”工,功成名就,又垂垂老矣,少小离家老大回,叶落归根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所以,金大侠为了“身后名”,选择进入作家协会这个宗祠,去谋个高耸入云的牌位,配享牲醴,供后人瞻仰,也无可厚非。
我甚至认为这种“归位”值得鼓励。我们总不至于希望让优秀的人才纷纷逃离祖国,加入新加坡籍啊,法国籍什么的,人才外流实在太可惜,而人才回流才值得提倡。金大侠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