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 (第4/4页)

距离推近至1微米,我们看到了疑似生物课上学过的细胞核膜。这幅景象如同光秃秃的月球表面,布满了一些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坑洞。

0。1微米,清晰地看到高度螺旋的结构,这就是染色体了。但凡人类的细胞;里面都会有23对染色体(46条)。

埃是一种长度单位;指10的…10次方米。用字母“a”顶上加个小圆圈来表示。100埃的数量级就能度量某些有机大分子的物质了。这时,我们能看到规则的等距双螺旋结构。没错;这种物质就叫做脱氧核糖核酸;也就是常说的dna。分子结构清晰可见。

我们管10的…9次方米叫一纳米。现在为材料科学炒得火热的纳米技术就是说很多物质精细到纳米级后将表现出很多在常规数量级上所表现不出的性质来。在纳米这样的数量级下;我们连原子都可以数清了。因此;纳米级又叫原子级。距离一纳米,我们看到了组成dna分子的原子们;它们以共价键和氢键彼此结合成庞大的有机分子。生命就在这种复杂的结合中得以体现。

上过中学的就都应该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当距离1埃,我们看到了密布的电子云;原子核外围的电子云比较浓。

所谓电子云;其实并不是说一个原子拥有无数个电子;象云雾般的弥漫四围。每个原子拥有的电子数都是固定的;有数的;具体依元素种类而定。这些电子行踪飘忽不定;在原子核外部乱窜。一个电子;无数法身。就把这些电子“团团转”的特点用电子云来形容了。离核近的地方出现的几率大些;云就密;离核远的地方出现的几率小些;云就稀。

距离拉近至10皮米,我们看到了原子核外围的浓密电子云。仿佛到了浩瀚无边的宇宙。这样来看每个原子都像是个小宇宙;我们的世界就这样的周而复始着……

继续放大观看,接下来看到的景象,则跟哈勃望远镜观察宇宙的景象完全一致,是真的完全一致!

要探索浩淼的宇宙,要找到组成物质的最细结构;只能是徒费心机;因物质只是一种幻相;它没有常而有质碍的最细尘粒;若在虚幻的现象界中寻找;将会离真相越来越远;永远也不可能穷尽其微;只有转而研究人的内心;宇宙物质之谜才有解开之时。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了。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还有句话曰“耽静反为静缚”,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岂不比那些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