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76) (第1/2页)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其建立大明的过程充满了波澜壮阔的故事。为国家的统一与安定,他不仅用刀枪征战四方,更在登基后的朝堂之上,运筹帷幄,斩钉截铁。此时,天下虽已定,然朝堂之内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一场因权力与信任而酿成的惊天大案,正在悄然酝酿之中。
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坐拥天子之位。曾经的乞丐,如今的皇帝,朱元璋的心中有着无数的豪情壮志。他知道,要想让这个新生的朝代稳固,唯有将国之根基打牢。他的耳旁,时常回响着当年随军征战时,身边那些志同道合的兄弟们,如今大多离散在外,而朝中虽然有许多旧臣,却也需谨慎提防。
某日,刚刚处理完政务的朱元璋坐在王座上,思绪万千。朝中的权臣李景隆一脸恭敬地跪在下首,他是朱元璋的旧部,对朱元璋的支持可谓至关重要。
“李爱卿,”朱元璋沉声问道,“近日朝中流言四起,你可知为何?”
李景隆微微一颤,意识到朱元璋绝非寻常的问候。他抬起头,略有些紧张地道:“启禀陛下,近日有不少百姓传闻,朝中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少权臣为求自保,暗中勾结,妄图对陛下的威信进行削弱。”
听到这里,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哼,居然敢在我的朝堂之上做走私买卖?他们可真是胆大包天!”他心中暗涌,对那些心怀不轨的臣子愤怒不已。
凌晨时分,朱元璋召集重臣,逐一询问。众人神情各异,战战兢兢,唯恐自己的一言一行引来陛下的不悦。然而,李景隆却义无反顾,上前一步,鼓起勇气道:“陛下,恐怕这些人心中早有叵测之心,若不加以清洗,恐难以安稳。”
朱元璋凝视着李景隆,心中狐疑重重:“这李景隆虽是忠诚之臣,但他的话是否会加重我心中的猜忌?”一时间,权臣的态度纷纷交织在朱元璋的脑海中,难以抉择。
经过几天的思虑,朱元璋决定夜探朝中权臣的密室,试图揭示隐藏在暗处的真相。他披上夜行衣,带着几名心腹,悄然潜入了一位大臣的府邸。
夜色如水,星辰稀疏。朱元璋顺着屋檐行走,耳边时不时传来低语声,透过窗缝,他隐约看到几名权臣围坐在红木桌旁,神色凝重,似在商讨什么重要事务。
“陛下即位不久,势必削弱我们权力,咱们必须行动起来,早点布局,”一名仪态端庄的中年男子说,朱元璋一听,心中震惊,此男子乃是知名的权臣许国。
“许兄言之有理,大家都知道,勾心斗角乃人之常情,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得寻求共识。”另一位权臣面色凝重,他名叫杨国,手中权力也不容小觑。
朱元璋心中暗自揣测:“果然如李景隆所言,他们私下的阴谋已经开始了,若不加以制止,后果不堪设想!”他微微促动,准备回去考虑如何处理此事。
然而,有些事情无需多言,夜色之下,朱元璋的命令如朝曦般透彻而出。在清晨的朝堂上,朱元璋毅然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审查。
“今朝我决定结成一个廷议,专门查处朝中权臣的不法行为!”朱元璋高声宣布,声音在殿堂中盘旋,宛如雷霆一般震慑人心。
众官纷纷跪下,惊愕与不安交织。李景隆站了出来,试图为诸位权臣辩解:“陛下,或许这些权臣只是心存顾虑,并未必真心谋害大明……”
“此言无益,既然他们有如此心思,便要一并清理!”朱元璋面色坚定,语气不容置疑。
接下来的审查如同暴风骤雨,众多权臣一个个在殿中对朱元璋的审问中焦急不安,心中窜动着无法言说的惶恐。那些曾以为权势高悬的政客们,在心中开始回想起年轻时的种种,或许也是曾经被这个伤痕累累的国家感动过,如今却在权力的桎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