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页)

人呀。也罢小弟就提大哥接着做这个太子了。”秦天拍拍他的肩膀“让兄弟受累了。”李亨无奈的摆摆手“哎~~~~无所谓了,谁让我是你兄弟呢。哥哥过得逍遥快乐我这个做兄弟的受点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秦天心道这小子这几年一定没少受李浩的教训,说话真够假的。“对了,不知太子对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有何看法。”看似乎没有和他抢太子之位李亨心里踏实了不少,毕竟他的皇帝老子经常那他和这个哥哥做比较。听到秦天这么问他他觉得是秦天在故意考验他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哎~~~不满哥哥,依小弟看来安史二人的叛乱是迟早之事。”

秦天意外的看着李亨“偶~~~~愿闻其详。”“大哥我说安史叛乱是必然有四个依据,第一,历代先皇开疆扩土先后讨平了东、西突厥、吐谷浑等,使盛唐建立了一个极为辽阔的边境。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然而,此等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而兼管豁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令原为地方长官之州刺史变为其部属。节度使因而雄据一方,尾大不掉其权利之大犹如一个诸侯王了。他们个个都把自己当做当地的土皇帝。第二开国之初全国三分之一军力都在长安是外轻内重,保证朝廷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开元十年设之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开元十四年时,京师守卫改由彍骑负责。而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没有足够震慑全国的强大军力。这些节度使跟是不鸟长安的命令。

第三开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国家无事,父皇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父皇更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由提倡节俭变为挥金如土,如曾将一年各地之贡物赐予李林甫。他又把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宰相,任内凭着父皇的信任专权用事,杜绝言路,排斥忠良使父皇成了聋子瞎子。杨国忠因杨贵妃得到宠幸而继李林甫出任右相,只知搜刮民财,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第四安禄山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父皇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父皇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在加上河北一带胡化安禄山手下多是胡人,骁勇善战而且有些人颇具妖术。几仗下来我们损兵折将军心溃散呀。大哥小弟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今大哥提起不妨给小弟出个万全之策。”

秦天听了李亨对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的分析,对李亨有了新的认识。这个人就是俗话说的乌龟有肉在肚里头的那种人。不简单。

弟二十三章 京城的危机 秦天的妙计

听到李亨让自己给他出对策时秦天有些为难,因为他早有对策只是现在不能说。至少在他在见到玄宗之前不能说。只是笑而不答。李亨了十分不解“我瞧大哥已有退敌之策,为何笑而不答。”秦天望着车窗外问道“这条路不是去皇宫的,我们到底要去那里。”李亨见他绕弯子继续追问道“你放心不会卖了你的,大哥快告诉我你到底有什么精囊妙计。”秦天依然望着窗外慢悠悠的说道“太子殿下,时机没到说了等于没说。如果时机到了。就算我不说你也知道该怎么做。”李亨见他一副散淡的摸样焦急的说道“可是眼下都火烧眉毛了。你还卖什么关子。”

秦天笑了一下,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急成这个样子。”李亨沉默了一会儿低声对秦天说道“今天传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