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1/5页)
消灭一个人的肉体是容易的,但是要消灭一个人的仇恨却是很难的。孙策严厉地喝退张牙舞爪的部下,让太史慈坐下,说:“刘繇大人过去责备我为袁术攻战,这实在是冤枉我了!”孙策坐在太史慈面前,与他推心置腹地谈了起来。
孙策十七岁那年,父亲孙坚在征讨刘表的战斗中牺牲,他的部队随之也被袁术夺走。为了从袁术手里讨回父亲的兵权,孙策不得不对袁术曲意逢迎,为他攻打刘繇,这样,他才拥有了一千多人马。
孙策怅惘地对太史慈说:“迫于时势,我当时不得不那样做。但是以后袁术不遵臣节,欲作僭越之事,我劝谏他也不听。大丈夫以义相交,如果对方违背了大节,就不得不与他划清界限,你看我现在不就是接受了朝廷诏命,讨伐袁术吗?”
太史慈看着孙策,想:叱咤风云的江东小霸王,原来心里也有委屈呢!他想起了自己在东莱郡府和刘繇手下时所受的种种委屈。听了孙策的一番言语,他的敌意渐渐消解,一种相知的温暖,在心间慢慢升起。他不禁释然:江东小霸王,本来就不该是苟且之徒。
孙策带着无比的遗憾说:“刘繇大人一直不能理解我,我恨自己在他活着的时候,没能及时与他论辩这件事情。”
看到太史慈的目光忽然变得柔软了,孙策又接着说:“恳请子义赐教,下一步我该如何做,才能更快地扫平江东?”
太史慈专门投奔刘繇,刘繇对他几乎弃之不用;太史慈成了孙策的俘虏,孙策却向他咨询军事大计。
此时的太史慈还是犹豫了,他踌躇着说:“我是败军之将,不配与你谈论军事。”
太史慈这样说的时候,似乎有两把刀在他的心上搅着。第一把刀:孙策下一步,肯定是要对刘繇旧部进行清剿,太史慈为战友感到痛苦;第二把刀:他绝对不会为孙策出战去攻击昔日的战友,这样就会有负孙策知遇之恩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小母亲就这样教导他。东莱郡守征辟了他,他为之毁了州章,最终亡命辽东,他从不后悔;孔融殷勤照顾母亲,他冒死突围,请来刘备援救孔融;刘繇虽然没有重用他,但是总算是收留了他,他对刘繇也是跟随到底——但是现在,孙策的知遇之恩,他却无法回报。
突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扑通一下,孙策跪在了太史慈面前。孙策之所以是江东小霸王,就是因为他轻易不在别人面前服软,但是现在,他却跪在了太史慈面前。孙策说:“刘繇的儿子沦落在豫章,不知道华歆待他怎样。刘繇的旧部,愿意依附华歆吗?你与刘繇同郡,又是他的部下,你能前往豫章探望一下刘繇的儿子,并把我的欢迎之意传达给刘繇旧部吗?他们如果愿意,那就跟着你来;如果不愿意,那就安慰他们。同时,你还要考察一下华歆在豫章管理得如何,看看庐陵、豫章的百姓是不是亲近依附他。”
刘繇死后,华歆成了豫章实际上的统治者。太史慈被俘后,刘繇旧部又投奔了豫章。孙策给了太史慈足够的尊重,不是要他讨伐而是要他招抚昔日战友。望着孙策满是诚意的面庞,太史慈很庆幸能败在这个年轻霸主手里。
太史慈说:“我有不赦之罪,将军度量如海,如此诚恳待我。古人报主以死,期于尽节,死而后已。扬州旧部刚刚战败,军心动摇,如果让他们解散了,就很难再集合起来了,我现在就得去招抚他们,但是恐怕你不答应。”
太史慈此言一出,周围东吴的人无不一脸惊疑。这人刚刚还是战俘,现在却要求回到自己的部队中去,想得可真美啊。
孙策却毫不犹豫地说:“那你要带多少兵去?”
东吴的人惊呆了。不但要放太史慈回去,还要他带兵走?这不是扔过一只鸡来,然后放虎归山吗?
太史慈心中一热,说:“现在休战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