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3/5页)

了是要折翼的。

关羽的目标是襄阳和樊城。对蜀汉来说,只有夺取襄阳、樊城,才能北上宛洛谋击曹操。关羽分兵出击,把本来人数不多的北伐军一分为二,一支他率领,包围了曹仁驻守的樊城,另一支则包围了吕常驻守的襄阳。奠定三国鼎立版图的襄樊之战,正式爆发。

这个架势一摆开,吕蒙就笑了:美髯哥读《春秋》不读《孙子》,不懂兵法啊!

孙子说过:“攻城则力屈”,何况是同时分力攻二城。前有偌大的中原,曹操援兵肯定会源源不断地来到,后有阴险的东吴,随时有可能在背后袭击。这时,关羽应该集中全副兵力,闪电般地拿下襄阳和樊城中的一个,然后据守,再图另外一城。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万一背后东吴袭击得手,关羽最起码还能有个安身之所。

关羽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他之所以不急着攻下其中一座城池,而是分兵出击,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兵力足够强大,即使分兵,也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关羽的自信来自孙权,因为出发前,孙权就要求出兵加入到讨伐曹贼的伟大革命行动中来(“权遣使求助”)。孙权要做义工,关羽当然很高兴。每个大型活动,主办方都高度欢迎志愿者。

本来就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关羽,有了孙权的许诺,就认为自己应该更具有革命气魄,于是分兵出击二城,等着孙权的志愿兵赶到。

曹操深知樊城不能有失,就精选了三万重兵,一共七支部队,由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大将于禁带领,浩浩荡荡来到了战场。于禁率军到达樊城后,与早就驻屯于樊城北的立义将军庞德会师。

这一下,攻城对关羽来说成了奢望:要想靠近樊城,必须先过于禁七军这一关。关羽现在意识到集中兵力的重要性了,但是要调回围攻襄阳的部队,已经来不及了。关羽把希望寄托在东吴志愿军上。派去打探消息的人汇报说:东吴志愿军出发倒是出发了,可是走得比蜗牛还慢。关羽问:东吴人平时走路有这么慢吗?打探消息的人汇报说:他们有两条新定的军规,第一条是走得比蜗牛慢的人有赏,走得比蜗牛快的人受罚。

明白了,全明白了!孙权先说与关羽合力北伐,诱使他分兵出击,然后缓兵不前,致关羽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无耻小人!关羽很是鄙夷东吴的阴谋。关羽忽视了一点,有时候,正人君子往往最容易倒在无耻小人的阴谋里。

抬头看,头顶上是浓浓的乌云,关羽的心情比这乌云还要沉重。于禁七军,几乎全是孔武善战的北方人,而关羽,带领的不过是一些水军。关羽要攻城,就要上岸,上岸就要先和于禁七军遭遇。很可能,关羽的水军战士,还没到樊城城墙下,就倒在了北方战马的铁蹄下。

一道闪电,撕破夜幕,刺过乌云,一闪,转而消失了,就像死亡之神的亮相。

“要下雨了!”关羽喃喃自语。已经是八月天了,八月的襄樊,抓一把空气,能攥出水来。轰隆隆——轰隆隆!巨雷从远方滚来,又向远方滚去。大雨说来就来了。

大雨一连下了七八天,还没有要变小的意思。关羽凝望着汹涌奔腾的汉水,若有所思。

镇守荆州多年的关羽,知道老天爷要帮他了。他放下手中的《春秋》,大声下令:所有战士,拿好武器!全体战船,紧急集合,准备战斗!

盼望着,盼望着,洪水终于来了。“秋,大霖雨,汉水泛滥”“平地水五六丈”。可怜的于禁七军,大都是北方来的“旱鸭子”,哪里见过如此洪水,他们惊叫着,狂喊着,丢掉武器,丢掉甲衣,被洪水追得四处乱窜,有人上树梢,有人上屋顶,全都四肢战栗地望着滔滔洪水,仿佛看到死亡的脚步逼近。

天无绝人之路,有船来了!

来的是关羽的战船,关羽当然不是来抢险救灾的,而是来索命的。关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