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 (第2/5页)
素,刘备就把他贬官了。彭羕想不通,对马超说刘备老糊涂了(“老革荒悖”),又说了几句偏激的话,结果被定了死罪。彭羕知道是诸葛亮搞的鬼,就写信给诸葛亮而不是向刘备求饶,诸葛亮把他的信踩在脚底下,暗暗地说:你说刘备“老革荒悖”,不就是说他被我控制吗?诸葛亮没给三十七岁的彭羕活路。
廖立,诸葛亮本来很看得起,曾对孙权使者说廖立是与庞统并驾齐驱的“楚之良才”。刘禅即位,廖立拜为长水校尉。廖立对此不满,找到丞相掾李邵、蒋琬诉苦,大大批评诸葛亮的用人。李邵、蒋琬马上汇报给了自己的主子,诸葛亮毫不客气,将廖立开除公职,流放到汶山郡(今四川茂县、广柔一带)。
一个个悲剧,让李严感到触目惊心。精明的李严,不会选择与诸葛亮正面冲突。何况,他想先主遗命让他“统内外军事”, 诸葛亮不会公然违背的。
也许,讨伐南中是制止群众暴力性事件,诸葛亮认为用不着中都护出马,杀鸡焉用带牛刀,好钢用在刀刃上,李严这样幻想。
李严的眼里,前途还是一片光明的。
十二月,诸葛亮平定南中,回到成都。然后,诸葛亮做了一次几乎不被人察觉的人事调动:任命中都护李严为前将军。有人向李严贺喜:前将军,是关羽担任的官职,丞相给足了你面子!
李严铁青着脸:这是剥夺军权呢!
李严被拜为前将军之后,就自动免除了中都护一职。中都护虽然是个应急的角色,战备状态时才拥有三军帅权,但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疑有极大权重。诸葛亮以极其高明的手法,拿掉了李严的全国军事主宰权。
人们都说诸葛亮忠于先主,但是往往忽视了诸葛亮完全背叛了“亮正严副”和李严“统内外军事”的遗命。
彻底拿掉李严“统内外军事”的权力后,诸葛亮马上筹备他主政以来的第一次北伐。先前几乎没指挥过考验性战斗的诸葛亮,一出手就是调集十万大军。十万大军几乎是蜀汉的所有家底。这就像一个股市菜鸟,把称盐打油的钱都拿去,一头扎进交易大厅,虽然发家心切,但是也足以让人扼腕叹息。
如果,诸葛亮忠诚地遵守刘备的政治遗嘱,放心地把兵权交给军事奇才李严,然后他本人集中精力治国,发展国力,也许能改写历史。
诸葛亮知道李严对兵权被剥夺感到不满,善于玩平衡的他,让李严转移到江州(今重庆),让护军陈到驻守永安,永安、江州一线,都归李严管辖。
虽然丢了兵权,但是换来了镇守后方的权力,这笔交易,也不算怎么赔本。
李严大喜,顾不上考虑诸葛亮为何不让他回到成都,只想着江州也是蜀汉重镇,以为诸葛亮真的要他“知后事”。李严又看到了光明,就像关在一间密室里的鸟儿,直奔光亮而去。他兴冲冲地移屯江州,把江州作为了自己的大本营。李严可能这时还产生了一个把蜀汉的权力中心转移到江州来的幻觉。
他开始精心经营江州,他的土建特长有了用武之地。早在做牛建为太守时,李严就显示出了这一特长。武阳县的安汉桥,长约一里半,每年涨水时,都会冲坏此桥。每年,防汛抗旱指挥部都要修桥,当然少不了征夫募资。百姓暗地里给这座桥改名为“劳民桥”。李严到任后,率领老百姓开凿天社山(今四川新津县境内老君山),“寻江信道,此桥遂废”(《水经注》)。“寻江信道”既能替代桥梁通行,还能开闸放水,蓄洪防灾,可谓一举多得。
李严进驻江州后,就把土建特长发挥到极致,开始打造“新江州”。他在江州城北圈定了方圆十六里的地方,亲自铲下了第一锹土,算是领导奠基了。李严是这样规划新城的:凿穿城后山,将嘉陵江水引入,挖断鹅项颈,创造一个易守难攻的“江心洲”,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