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部分 (第2/4页)
弊,自然都是能够确保赚钱的。
张居正点头道:“马老先生此言说的不错。第一批开海的船引,朝廷确实会优先考虑财力雄厚,名声在外的商贾。待到初步试验有所收获之后,再观其后效,逐渐调整。”
徽商胡千树乃是八大盐商中次于张永富的巨头,如今张永富被严鸿一刀斩掉大半,他现在便隐然成为安徽盐商中的领军人物。他看了一眼张永富,出告道:“钦差大老爷,还有一事须得禀明。过去朝廷禁海,我等商人奉公啊守法,不敢越雷池。可有那大胆的私商,背着朝廷下海通番,甚至武装拒捕。如今朝廷要发船引了,可现在大洋之上,却是老船主汪直的船只纵横往来,官兵又逢了命令,很少阻拦查问。这样一来,汪直的船队无须朝廷允许,便已然做起通番生意来。我们这些守法良民,岂不是吃亏太大?”
说起来汪直也是徽州人,和张永富同乡,但老船主闯荡海上,自成一系,也不说对徽州商人就分外照顾,因此大家彼此并无什么深入交情。尤其日后朝廷一旦开海,更是同行冤家。汪直因为受了招安,如今在海上大模大样的做起生意。这也照实让富商们羡慕嫉妒恨。
张居正闻言。微微一皱眉头。汪直如今是朝廷封的正六品夷洲长官司长官。官职虽不甚高,却独霸夷洲(台完岛)。若是朝廷对此没有监管,任凭汪直的船直接出海,那对于朝廷这边的有引船来,就好比就是私盐和国盐竞争,双方处于不对等。这事儿也难免让富商们担心。
张居正听了,眉头微微一皱,严鸿先开口道:“这个诸位也不必担心。老船主过去是做私商的。如今他已经受了朝廷的官职,岂能还擅自出海?夷洲的船啊,也是有引的。而且当地也有朝廷官员监管着,该缴纳的赋税照样缴纳。汪直他坏不了诸位的买卖。”
众商人又交头接耳了一阵,张永富大着胆子开口道:“钦差,在座诸位,皆是有身家的豪商大贾,士绅名流。不知道您准备给咱们扬州的商人发多少张船引?又分别发给哪些人?”
这话其实才是大家最关心的,巴巴跑来,不都是为了这个?严鸿一笑。忍住没对张永富翻白眼,伸出两个指头道:“这次的船引。准备发给诸位合计二三十张,每张是一艘船。至于发给谁么,那却要看诸位的规划如何了。今儿回去之后,诸位员外、先生,可以琢磨下自己的财力、人力,列个出海计划来。计划里,写明您准备与谁人合伙,到哪里招募船上水手护卫,运载何等货物,从哪里进货,出海到哪里去,准备卖给海外多少银子,几时归来,能赚多少银子,给朝廷上多少利啊税,额外又报效多少。诸位财力雄厚的,要一人组几艘船也可;谨慎些的,要几个人组一艘船也可,不过需要事先商量,合伙的几个人便一起写一个计划,大家签字了呈上来。总之,把你们的计划报上来之后,张先生再与我们几个仔细合计,看谁的计划做的好,谁报效朝廷银子多,便发船引给谁。”
这话说出,商人们都明白了,其实类似现代的投标,不过看的是谁真正能把开海生意做得上去。但另一方面,计划归计划,实际归实际,纸上说的再好,到底能不能办到,那既要看投入,还要看运气。所以,到底这些商人们送过去的文书,哪个好哪个孬,其实还是钦差们说了算。想通这一层,大家都不禁暗自打起主意,盘算着怎么给钦差送银子还是送其他好处來。
说起来今日张永富这个问题,到是问出商人们心中的疑惑,他也因此得到大家的侧目。张永富不禁暗自得意。可是冷不丁瞥见副钦差严鸿似笑非笑的嘴脸,张永富又不禁大为懊恼。没错,钦差说这法子确实好得很,可是自个那是得罪钦差最厉害的一个人,就算计划做得再好,钦差怎么会把出海机会给我呢?想到此,方才的一点得意,又完全化作了丧气。
严鸿把最关键的问题说了,商人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