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4/4页)
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不为名、不为利,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为基层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先进事迹。
第四,宣传部牵头,组织有创作经验和写作能力的专业人员,把罗子贵同志的事迹和松山老百姓的情思写进书籍,搬上荧屏、银幕。”
按照何伟力的安排,处理罗子贵同志的后事有条不紊地进行。
悼念活动的第三天,前来参加悼念的民众络绎不绝,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整个殡仪馆的悼念大厅挤得满满的,人们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从未断过。高峰乡扁桶峡村的尤友贵老汉牵着老伴周世清,八里峡乡黄粱坑村赵小虎背着他那智障的哥哥赵大虎,站在罗子贵的灵前泣不成声,鞠了一躬又一躬,格外引人瞩目。
追悼会如期举行。殡仪馆大厅、过道、广场上到处都是手拿白花的群众,前来维持秩序的交警、民警也都面带悲容,整齐地站在悼念人群的后面。
追悼会主持人、松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罗子贵同志治丧委员会成员甄德贤宣布默哀三分钟,那些专程从边远山区赶来的老大爷、老奶奶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个个老泪纵横,嚎啕大哭,大放悲声。何伟力和刘明远好像受到他们的感染,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滴滴答答掉落在悼念大厅那坚硬的地板上。
第二十章、调动
在罗子贵的追悼大会上,市委书记,市长何伟力亲自致悼词。
何伟力所致悼词简洁精练,重点突出了罗子贵同志爱民、亲民的特点,总结了罗子贵同志勤劳、朴实、廉洁、忠诚、奋斗的一生,特别是他那和最底层群众打成一片,和他们同苦同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排忧解难,罗子贵同志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我们各级干部应当努力学习的好榜样。
最后,何伟力用“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这两句诗为罗子贵的一生作了总结。
何伟力说,“自古劲节出廉政,从来民心盼阳春“。古往今来,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眷恋,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感动。而总有那么一群人,无论其生活在哪一个时代,他们的泪水、汗水、热血和辛劳总会使我们对那段过往充满温情和敬意。这个群体中有一类人,他们居庙堂之高,则恳恳以尽忠,处江湖之远,则谦谦以自悔,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人民公仆。所谓人民公仆,就是那些心中时刻装着百姓,以百姓的喜怒哀乐为自己的喜怒哀乐,关心百姓的衣食住行胜过关心自己的衣食住行的人!虽然他们的音容笑貌会在时光中消散,但他们当年的德行与事业却能薪火相传。
罗子贵同志无疑就是这样的人。他为松山人民呕心沥血的二十多个春秋中,竟然家徒四壁,以致虽不闭户上锁也无小偷上门。这正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鲜活写照。只要是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就是他的努力方向。为什么一一介宣传部长的家中如此清贫?因为他把发展的成果藏在人民的手里。为什么一个部长的家门不用上锁?因为他看守着人民用血汗创造的事业总是如此的忘我。一个国家因有罗子贵这样的公仆而长盛不衰,一个民族因有罗子贵这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