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3/4页)

族文化与民族情感的社会中坚。其五,乡镇机构的撤销,农村党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有必要培养锻炼出一批农村新生领导力量。其六,三农问题的解决办法必然在实践产生,全国不可能是一个模式,任何模式必须适应客观需要。

ps:

下午两点准时开会。

何伟力说,上午常务副市长唐敏同志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讲得很清楚了。那么,中央为什么要把三农问题提到这样的高度,当成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当中有一个认识过程。

第六一章、轻松一刻

何伟力说,松山市的情况和上述资料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首先,资料中谈到的那五种弱质性,特别是产业、生产资料方面的弱质性,比全国的情况更为突出,我们怎么来改变,光靠等是不行的,我们自己要主动研究一套办法出来,并着力推进,不然的话,我们就要继续落伍。

“总而言之,重视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何伟力说,今天中午吃午饭之前,我考了考农业局长王继业同志,我问他“三农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他回答得很到位,说明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很多人对“三农问题”有充分的认识。现在我要着重讲一讲,“三农问题”是关系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也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三农”问题中尤为重要的是农民问题,它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首先,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有近13亿人口,其中7.8亿在农村。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业结构调整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农民的农业收入增加缓慢;乡镇企业正处于爬坡阶段,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难以较快提高;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外出务工不容乐观,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在一些地方,由于认识上出现误区。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产生了动摇,甚至出现了一些错误做法,损害了农民的权益。加上农产品滞销、农民负担反弹,也影响了农民的利益。这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又是农民问题,是农民增收的问题。是推动农村城镇化、减少农民的问题。

其次,这是由我们的奋斗目标决定的。全面实现农村小康,最重要的还是组成社会最基本要素的人实现小康。在用于衡量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各项指标中,像人民生活、人口素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都体现在具体的人身上。只有绝大多数农民实现了全面小康,我们才能说农村实现了全面小康;只有农村实现了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因此,我认为,实现农民致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 。重视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实现农民致富,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目标。在现阶段,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当前。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有限。农村大量劳动力闲置,农民负担过重,传统农业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面临严峻挑战等,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目标所面对的不容回避的现实难题。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有适应新形势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

一是更新致富观念。应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增加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只要是不违反法律法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能给农民带来财富的途径、办法都可以付诸实践,以达到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